张世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深层超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甜点”储层发育模式——以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为例被引量:1
- 2025年
- 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目前对川西坳陷东部斜坡超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明确了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特征。须二段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自生石英和碳酸盐,储集空间以粒内孔为主。各亚段储层致密化时期具有差异性,上亚段因泥岩岩屑等较高塑性物质,抗压实能力弱,在中晚侏罗世致密;此后在持续深埋和压溶石英双重破坏作用下,中、下亚段在晚侏罗世致密。白垩纪末,构造抬升形成的裂缝促进中、下亚段发生溶蚀,储层孔隙度提高至5%左右,渗透率提高更为显著。主要具有2期油气充注,上亚段耦合关系较差,致密化较早,不利于油气充注,不利于天然气富集;中、下亚段油气主充注期早于储层致密化时期,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二段具有古圈闭+通源断裂叠合型、古圈闭+内部烃源岩+晚期断裂叠合型、古圈闭+通源断裂+晚期断裂叠合型等3种“甜点”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内容为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演化-油气充注耦合特征研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理论指导。
- 程炳杰廖哲渊吕正祥谢诚蔡永煌刘四兵李峰张世华
- 关键词: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次生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及与油气运聚关系被引量:31
- 2014年
- 川西坳陷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其中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见较多Na2SO4型地层水,结合地层水离子参数,总体上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侏罗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在垂向和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平面分区性。纵向上,侏罗系地层水总体表现出断层越流淡化地层水的特征;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受构造位置以及断裂系统控制。构造位置较高或邻近烃源断层的地区,侏罗系地层水受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和须家河组五段湖相泥岩黏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影响。与中国大部分油气田不同,川西坳陷侏罗系次生气藏主要分布在矿化度小于30 g/L,HCO-3浓度大于300 mg/L的区域。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黏土矿物转化析出的大量低矿化度层间水与有机质热演化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形成的烃类和CO2气体,在断层沟通下上涌进入侏罗系储层,导致低矿化度、高HCO-3浓度地层水的分布范围与气藏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断层欠发育地区,地层垂向连通性差,侏罗系次生气藏难以形成,地层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较低的HCO-3浓度。
- 叶素娟李嵘张世华
- 关键词:油气运聚次生气藏侏罗系川西坳陷
-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富集规律
- 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同时三大成藏体系的源—相—位控藏特征各有差别,主要受控于川西陆相致密砂岩气区存在浮力成藏下限和油气成藏底限两个成藏边界,由此划分出自由流体动力场、局限流体动...
- 杨克明张世华张庄张克银
- 关键词:致密砂岩
- 水溶气脱溶的关键时期研究——以成都凹陷沙溪庙组为例被引量:5
- 2015年
- 水溶气脱溶成藏是许多石油地质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对水溶气脱溶关键时期的确定更是难点。在水溶气脱溶的关键时期,水溶气大规模脱溶,若具有匹配良好的储层、圈闭及保存等条件,天然气就可聚集成藏。利用包裹体、地层水矿化度、温度及压力等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盆地模拟手段,通过天然气溶解度回归方程,计算了成都凹陷重点时期沙溪庙组天然气溶解度,并研究了各时期天然气溶解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至沙溪庙组成藏期,天然气溶解度降低幅度最大,是沙溪庙组水溶气脱溶的关键时期。
- 杨映涛李琪张世华朱丽
- 关键词:沙溪庙组
- 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以川西坳陷中段龙门山前沙溪庙组砂岩为例被引量:9
- 2018年
- 碳酸盐胶结物是川西坳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集层最主要的胶结物,也是其储集层致密化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龙门山前地区最为发育,其平均含量约为12%.以龙门山前沙溪庙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微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其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区沙溪庙组碳酸盐胶结物以连晶和微晶方解石为主,δ^(13)CPDB为-7.69‰^-2.13‰,以无机碳源为主,δ18OPDB为-15.34‰^-9.60‰,其形成温度为56.1~101.3℃,总体上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其中连晶方解石FeO和MnO含量均较低,少量微晶方解石富含FeO和MnO,表明其形成以早成岩阶段为主,但也发育有晚成岩阶段的方解石胶结物,其形成与来自深部富Fe和Mn的流体有关。
- 杨永剑张世华杨映涛朱丽阎丽妮张玲
- 关键词:川西坳陷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碳酸盐胶结物
- 新场须家河组有利区综合预测
- 2018年
- 尽管新场构造需要四段满足油气成藏的基础地质条件,但已有钻井揭示该地区油气平面分布不均,油气富集规律十分复杂。通过研究,新场构造须四段油气富集的3个主控因素为:优质储层控制气藏展布;裂缝为高产气井的重要因素;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富集带的形成。基于主控因素,采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采用基于构造应变、基于地层组合特征变化、优势频带地震相干、横波分裂等技术开展综合裂缝预测;运用petromod软件恢复古构造。最后通过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实现了对天然气富集区的综合预测。
- 钱玉贵邓莉张世华
- 关键词:主控因素地质条件富集区
- 川西拗陷须二段断裂演化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断层作为天然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对须家河组天然气高产富集至关重要。通过梳理盆缘动力特征,建立盆内3类断裂与盆缘动力可能的对应关系,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探讨了须二段断裂活动期次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拗陷须二段主要发育EW向、NE-SW向和SN向3组走向的断层,NE-SW向断裂活动时间为晚印支期、晚燕山-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SN向断裂活动时间为喜马拉雅晚期,EW向断裂活动时间为早中印支期;根据断裂活动时间,划分为多期持续充注、晚期一次充注、早期封闭3类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多期持续充注与晚期一次充注为有利成藏模式。
- 张世华
- 关键词:成藏模式
- 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生排烃过程与主要成藏期关系被引量:9
- 2006年
-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 张世华
- 关键词:川西坳陷含油气系统生排烃
- 川西地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物源与沉积体系演化被引量:15
- 2019年
- 前陆盆地山前带近源体系是近几年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侏罗系沉积期,川西地区龙门山前带发育了一套近源粗粒沉积体系。笔者充分利用全区覆盖的三维连片地震数据、测录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分析了不同时期物源特征和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侏罗系沉积期,龙门山前带共发育来自短轴和近长轴2个方向的5套物源体系;(2)下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中、上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3)龙门山前带可以划分3种沉积模式,分别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沉积模式。通过研究,不仅能够为龙门山前带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而且可以完善对近源冲积体系粗粒储层的认识。
- 邓莉刘君龙钱玉贵张世华王天云于海跃
- 关键词:物源分析山前带
-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 杨映涛张世华林小兵付菊伍玲
-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