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成因被引量:5
- 2021年
-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海相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测试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小河坝组致密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基质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其中次生溶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占主导,被溶物质主要为碎屑长石和方解石胶结物;②孔隙发育情况受沉积微相、长石溶蚀作用和下伏烃源岩生烃强度共同影响,离生烃中心越近、长石含量越高的远砂坝砂岩中,次生溶孔最为发育;③双流坝—冷水溪一带微观孔隙最为发育,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研究结果为川东南地区致密砂岩气勘探指明了新方向。
- 张文凯施泽进田亚铭王勇胡修权李文杰
- 关键词: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川东南
-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四川盆地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巨大。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_(PDB)值分布区间为0.17‰~-6.20‰,δ^(18)O_(PDB)值分布区间为-4.98‰~-11.07‰,δ^(18)O_(PDB)与δ^(13)C_(PDB)两者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碳氧同位素对比表明,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氧同位素值与全球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分布区间基本一致,并且碳同位素值曲线识别了具有全球对比特征的TSICE正漂事件,显示奥陶系碳同位素曲线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同时,四川盆地奥陶系桐梓组中期δ^(13)C_(PDB)平均值从-1.62‰负漂为-4.87‰,发生了显著的负漂移事件,分析认为在四川盆地早奥陶世早期由西向东的海退事件导致海洋生产力急速下降是造成δ^(13)C_(PDB)值的负漂移主要原因。桐梓组中上部δ^(18)O_(PDB)大幅度负向偏移,表明桐梓组中期有一个短时期温度升高、盐度降低的过程。研究揭示奥陶系碳氧同位素可以有效的辅助该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并且四川盆地早奥陶世发生过显著的海退事件。
- 赵凱莉田亚铭曾韬李文杰李文杰张慧
- 关键词:下奥陶统碳氧同位素海平面变化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Guadalupian统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和碳-锶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8
- 2019年
- Guadalupian(瓜德鲁普世)晚期是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转折期,海退事件、大规模火山作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全球地质灾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子克拉通Guadalupian统碳酸盐岩地层中留下了清晰的时空印迹。本文以四川盆地坡渡剖面茅口组顶部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碳、锶同位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以及生物地层研究,揭示了Guadalupian时期海退事件、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的发生与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与生物危机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海退事件始于Jinogondolella postserrata带,海平面降低导致陆源物质供给量增加,引起^(87)Sr/^(86)Sr升高、δ^(13)Ccarb负偏、稀土总量上升以及Y/Ho比值降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开始于J. altudaensis带,火山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富^(12)C的CO_2冲击了碳循环系统,大量幔源物质输入到海洋,引起了海水碳酸盐^(87)Sr/^(86)Sr、δ^(13)Ccarb同步负偏移,以及稀土总量与配分模式的急剧改变。Guadalupian时期频繁的水体深度变化,是对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响应。频繁的海退事件造成浅水生物栖息地的不断锐减,持续的火山作用导致大量CO_2、SO2、Cl2等有毒气体的释放,触发了生物多样性危机由浅水逐步扩大到深海。
- 施泽进张瑾李文杰李文杰田亚铭尹观
- 关键词:GUADALUPIAN稀土元素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深层白云岩储层溶蚀作用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为例
- 2025年
-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深层白云岩储层成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实验,分析了川中蓬莱地区灯影组二段(灯二段)白云岩储层不同类型溶蚀孔洞的发育和充填特征,结合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U-Pb同位素定年以及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分析测试,研究了溶蚀作用期次和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蓬莱地区灯二段白云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同生期—准同生期溶蚀、风化壳岩溶和热液溶蚀3期溶蚀作用的叠加改造,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2)组构选择性溶蚀孔和网格状溶蚀孔洞发育在沉积旋回的中-上部,纵向上多套叠置具韵律性分布特征,以纤维状和放射状负延性白云石胶结物充填为主,具有独特的葡萄花边和葡萄石结构,是海平面频繁变化驱动下同生期—准同生期溶蚀的产物。(3)角砾化溶洞和蜂窝状溶蚀孔洞主要发育在灯二段不整合面之下,角砾化溶洞为岩溶垮塌角砾和泥质充填,蜂窝状溶蚀孔洞则以放射状正延性白云石胶结物半充填为特征,是桐湾运动期风化壳岩溶叠加改造的产物。(4)高角度缝洞发育在东西向走滑断裂附近,与海西晚期峨眉山火山活动引起的富CO_(2)热液溶蚀有关,多被热液矿物组合半充填。综合研究认为,同生期—准同生期溶蚀改造的丘滩沉积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风化壳岩溶的叠加改造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热液溶蚀重新分配储集空间进而控制优质储层的分布。
- 谭谦袁海锋王涛马自立唐渤钧彭秋李文杰
- 关键词:溶蚀作用热液活动白云岩灯影组
-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茅口期构造-沉积分异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耦合关系
- 2025年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滩相白云岩储集层近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发现,而该滩相白云岩的分布主要受茅口期沉积演化和构造-沉积分异的动力学背景控制。本研究综合野外露头、钻录测井以及牙形刺化石等资料,梳理川中—川北地区茅口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对应关系,讨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与茅口期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限定构造-沉积分异时间。研究认为:(1)峨眉山地幔柱火山喷发前的地壳隆升控制了茅一段—茅二下亚段沉积期南西高、北东低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格局,茅二上亚段沉积期地幔柱活动驱动碳酸盐岩缓坡演化为碳酸盐岩台地,发生构造-沉积分异,形成绵竹—蓬溪台洼、广元—开江陆棚以及近400 km长的剑阁—丰都大型台缘带;(2)构造-沉积分异始于J.altudaensis牙形刺带,时间为263—262 Ma;之后地幔柱活动增强,广元—开江盆地相向北扩张;(3)川西南地区茅口组沉积期可能存在火山水下喷发事件,都江堰—简阳一带可能发育近东西向的台洼;(4)晚二叠世长兴期绵阳—武胜陆棚以及开江—梁平海槽最晚在茅二上亚段沉积期开始出现雏形。
- 袁海锋张本健匡明志张玺华李文杰李文杰彭瀚霖陈聪王涛王涛王涛李天军山述娇
- 关键词:峨眉山地幔柱四川盆地
- 浅谈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与治理被引量:2
- 2016年
- 煤炭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作又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整个社会的福祉。但煤炭工业在体制、资源、安全、环境和转产发展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很多,由其中区域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采煤导致的矿渣中的煤矸石自燃,矿区排放的污水,煤堆和煤炭运输引起的尘土污染等环境问题。该文就眼于煤炭开采的环境问题与治理出发,从煤矸石的污染,水资源的破坏,土地退化,地表塌陷,声环境,瓦斯与大气污染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对策。
- 杨怀信李文杰卢磊勋
- 关键词:生态环境煤炭开采环境问题
- 基于微量元素比值分析方法研究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环境被引量:13
- 2017年
- 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砂岩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对其沉积环境为陆相还是海相沉积三角洲的厘定尚不明确。本文针对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亟需解决的沉积环境问题,系统采集了该地区9条典型剖面的74个样品,通过微量元素比值分析方法分析其元素组成,并结合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环境。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试了能判别海陆相沉积环境的Sr、Ba、Mn、Cu等微量元素。结果显示,Sr/Ba平均值为0.2790,最大值为2.31,Mn/Fe值为0.0093~0.0778,Sr/Ca值为0.0005~0.0414,表现为三角洲淡水沉积特征;Sr/Ba平均值小于1,Sr/Cu平均值为4.8758,8.1%样品的Sr/Cu值大于10,总体上反映了小河坝组沉积环境为温润潮湿的古气候环境。
- 杨海欧王长城李文杰董华龚晓星
- 关键词:微量元素沉积环境古气候X射线荧光光谱法
- 川东南习水地区下奥陶统层序地层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2025年
- 基于对野外露头和岩石薄片的观察,对川东南习水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岩石微相类型进行了识别,以岩石微相组合确定了其沉积环境,揭示了沉积演化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环境和不同级次海平面变化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南习水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发育13种岩石微相类型,可划分为潮坪、澙湖、浅滩、滩间海、台内洼地等5种沉积亚相。(2)研究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SQ1—SQ3),每个三级层序由1个退积型和3个进积型四级层序组成。SQ1时期由开阔台地逐渐转化为局限台地环境,发育浅滩—滩间海、澙湖—潮坪—浅滩、潮坪—浅滩3种沉积序列;SQ2时期为局限台地环境,发育澙湖—浅滩、澙湖—浅滩—潮坪2种沉积序列;SQ3时期为开阔台地环境,发育浅滩—台内洼地、台内洼地—浅滩、滩间海—浅滩3种沉积序列。(3)研究区下奥陶统局限台地浅滩和潮坪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沉积亚相,受不同级次海平面控制下的同生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影响,多套储层垂向叠置集中发育在SQ1高位体系域第2—3个和SQ2高位体系域第1—3个进积型四级层序内,尤其是局限台地浅滩与潮坪叠置的向上变浅的旋回中,储层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 陈钰桦施泽进李文杰李文杰刘恒刘恒谭谦
- 关键词:层序界面海平面变化川东南
- 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表征致密砂岩孔喉特征被引量:24
- 2021年
- 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技术,定量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通过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有效表征了小河坝组砂岩的总孔喉大小,其中孔隙半径为50~260μm,喉道半径为0.004~50.000μm。总体而言,致密砂岩渗透率(K)主要受控于小部分(小于40%)较粗的孔喉。对于渗透率良好的致密砂岩(K>0.1×10^-3μm^2),较大的微孔和中孔是渗透率贡献的主体;反之,渗透率则主要受控于较大的纳米孔。此外,尽管大量小孔喉(半径小于0.1μm)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一定贡献,但对前者贡献远大于对后者贡献。
- 张文凯施泽进田亚铭谢丹李文杰
- 关键词:致密砂岩孔喉结构恒速压汞
- 川西南井研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预测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川西南地区多口探井相继获得突破,证实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该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埋深大、厚度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导致预测难度大。文中利用白云岩储层与围岩之间的弹性特征差异,对川西南井研地区钻井资料开展弹性参数分析——定量分析弹性参数的储层识别能力,构建储层指示因子,开展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求取栖霞组储层指数属性体,对有利储层开展综合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储层弹性参数分析获得的Fused属性地震数据体开展栖霞组白云岩薄储层预测,能够有效减少间接预测所导致的不稳定性和多解性,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具有更高吻合度。研究成果对于推进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也为薄层状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高博乐李文杰
-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栖霞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