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 作品数:12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为混合痔患者拟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外剥内扎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方法取本院2019年-2022年间收治混合痔且拟用外科方案治疗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编序后以数字表方式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有40例,对应单纯外剥内扎术、联合TST手术治疗。比较归纳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87.5%、92.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数据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收治混合痔患者在拟用外科手段治疗时可采取外剥内扎术联合TST方案,疗效突出且预后质量良好,值得推广。 何新立 李辰关键词: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诊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行瑞马唑仑联合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照组患者行双侧TAPB,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术后恢复、不良反应情况与疼痛程度。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30 min血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刘劲 李辰 谢小娟关键词:结直肠癌 腹横肌平面阻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分期论治经验浅析 被引量:11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基本病机是湿毒闭肺,升降失司,甚则内闭外脱。据此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机核心是“湿毒”;以“湿、热、毒、虚”为特点;病位在肺脾;治当“宣肺、解毒、化湿、清热”为原则。围绕“紧扣病因病机,以国家方案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方案”的思路,提出“辨证施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在临证的基础上将新冠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寒湿郁肺型)、临床治疗期(疫毒闭肺型)、临床治疗期(内闭外脱型)、临床治疗恢复期(脾肺气虚型),在各个时期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精神、心理调治。 张乐乐 李辰 李健 周玲玲 李红梅 袁海鑫 何新立 叶鹏飞关键词:分期论治 临证经验 西溪九痔洗剂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西溪九痔洗剂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混合痔择期手术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西溪九痔洗剂联合常规术后换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金玄痔科洗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出血停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创口渗液、创面愈合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出血停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口渗液、创面愈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P<0.05)。结论:西溪九痔熏洗联合常规术后换药治疗混合痔术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鹏飞 何新立 李辰 赵文召关键词:熏洗 坐浴 混合痔术后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5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接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543、7.302、13.450,均P<0.05);观察组肛门溢液、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0、6.640,均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效果满意,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何新立 李辰关键词:低位肛瘘 临床医学培养体系下体验式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在中医教学中采用临床医学培养体系下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目标,共有6个班级,学生240名,将其分成两组,将1-3班120名学生划分到实验组以体验式教学为基准,另外3个班级的120名学生则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课堂教学,对教学效果做出分析。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对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专业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值得推广。 叶鹏飞 张乐乐 何新立 李辰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中医教学 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中医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94.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4.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黄褐斑疾病,采用中医疏肝健脾补肾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无药物不良反应,此种内治的方式能够从患者的体内进行脏器官的调理,进而达到消除色素沉着的作用,对斑痕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何新立 赵麦焕 李辰关键词:黄褐斑 中医 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在老年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在老年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手术治疗的老年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骶管阻滞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 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尿潴留、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阻滞联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老年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几率,安全性较高,镇静效果更好。 刘劲 李辰 王耀堂 张宜林关键词:混合痔 老年 骶管阻滞 静脉注射 地塞米松 肛肠软组织夹在肛肠病术后止血的临床研究 2022年 分析肛肠病术后止血中肛肠软组织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2年(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科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72例,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治疗组患者采取肛肠软组织夹夹闭创面,缝合止血;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术后采用高频电刀、超声刀、手工止血及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出血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随访中,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中,治疗组术后1d(除水肿外)、3d和术后7d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软组织夹对肛肠病术后安全有效,其能够有效改善不同时间段创面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充分体现了止血夹在肛肠病术后应用的可行性。 叶鹏飞 席岚岚 何新立 李辰 杨俊杰关键词:肛肠病 高频电刀 超声刀 肛周脓肿经三间隙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三间隙引流术(TCC)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拟定早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CC治疗的93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个月参照相关标准评估肛周脓肿患者肛瘘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发生肛瘘18例,发生率为19.3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脓肿病史、肠道菌致病、C反应蛋白(CRP)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过表达均是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OR>1,P均<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风险高,可能与肛周脓肿病史、肠道菌致病、CRP过表达、IL-8过表达有关,临床应重视有上述风险因素的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早期预防、干预,以期降低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率。 叶鹏飞 杨会举 何新立 李辰 王浩印关键词:脓肿 肛周 肛瘘 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