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红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玛纳斯河流域
  • 2篇绿洲
  • 2篇景观
  • 2篇景观指数
  • 1篇生态脆弱性
  • 1篇生态景观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水文生态
  • 1篇水文生态效应
  • 1篇土地利用
  • 1篇绿洲经济
  • 1篇景观格局变化
  • 1篇景观生态
  • 1篇空间分异
  • 1篇MODS
  • 1篇脆弱性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4篇杨卫红
  • 3篇张军民
  • 2篇李松霞
  • 1篇王玲
  • 1篇唐湘玲
  • 1篇徐丽萍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分异特征及其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议题。玛纳斯河流域是干旱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在3S技术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所带来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人工化和集约化趋势明显,生态景观持续弱化;(2)特殊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区域差异,表现在绿洲区土地利用趋向高度人工化和结构稳定性,绿洲区外围则趋向高度敏感化与生态脆弱性;(3)山地区、绿洲区和荒漠区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分异特征。在山地区,洪积扇上部的开发导致了景观多样性的增加。在绿洲区,斑块的分布更加邻近且趋向简单化和归一化。荒漠区的景观变化较为复杂,以水域的连通性和优势度降低,未利用地的破碎化加大为主;(4)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扰乱了上游水文循环、弱化了下游水资源分配。
杨卫红张军民李松霞徐丽萍唐湘玲王玲
关键词:土地利用MODS景观指数水文生态效应玛纳斯河流域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经济-生态景观空间分异研究
经济发展引起生态功能退化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经济空间扩张必然引起生态空间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最终又限制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玛纳斯河流域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其生态...
杨卫红
关键词:绿洲经济生态景观空间分异
文献传递
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绿洲土地利用改变了内陆河流域的生态过程,影响着绿洲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安全。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支持下,采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趋势度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等指标,对玛纳斯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展开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总体上表现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趋于集中化,人工景观的规模化、连通性、优势度稳定增长,而自然景观表现为相反的生态弱化趋势;耕地和建设用地斑块的连通性增加,过渡带的开垦加大了未利用地的破碎化,水资源的高强度消耗以及人工渠道水库的建设降低了水域的连通性和优势度;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景观类型日渐丰富并伴随着斑块形态的简单化。由此可知,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是流域的优势景观,影响着整个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因此耕地的高效利用、未利用地的有序开发和林草地的合理保护应得到高度重视。
梁二敏张军民杨卫红李松霞
关键词:景观指数玛纳斯河流域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被引量:30
2017年
以2000年、2005年和2014年3期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景观敏感度和景观适应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脆弱度评价模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异特征以及空间关联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14年,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林地减少较快,水域和草地缓慢减少,流域景观生态脆弱性呈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以后脆弱性上升明显,结构性因素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但非结构性因素始终居于主要地位。(2)流域景观生态脆弱性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依赖性,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趋同空间正相关格局。(3)脆弱性空间分异较为显著。2000年以较低和中等脆弱区为主,两者所占面积比例为57.36%,较高和高脆弱区分布在西北部;2005年大部分地区处于较低和中等脆弱区,流域中下游较高脆弱区向东部延伸;2014年脆弱度水平明显增大,高脆弱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0.9%,较高和高脆弱区向中游以及中上游扩张,城市空间扩张和建设用地扩大是导致脆弱度增大的主要动因。(4)中上游脆弱性空间扩张强度、方向、趋势与中下游脆弱性变化密切相关,说明人工绿洲建设进入高强度集聚规模和大规模生态外部性的空间发展阶段,应加强全流域统筹、全要素规划、全过程管理的生态建设与重构。
梁二敏张军民杨卫红
关键词:绿洲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玛纳斯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