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历史遗留
  • 2篇地质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功能
  • 2篇生态修复
  • 2篇系统服务功能
  • 2篇流域
  • 2篇流域生态
  • 2篇矿山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断裂构造特征
  • 1篇岩土
  • 1篇岩土工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防措施
  • 1篇正道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沙子
  • 1篇山水

机构

  • 1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1篇梁龙
  • 3篇赵爽
  • 3篇聂坤
  • 2篇张斌
  • 1篇沈大兴
  • 1篇谭海英
  • 1篇陈忠发
  • 1篇谢配红

传媒

  • 2篇贵州地质
  • 2篇环境生态学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贵州林业科技
  • 1篇有色金属设计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有色金属文摘
  • 1篇矿产勘查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以贵州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近年来,不少地区发生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泄漏而引发地下水污染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以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以贵州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详细调查了填埋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对填埋场上游、场内、下游地表水进行系统取样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污染指标和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填埋场下游区域地表水部分水质指标严重超标,部分样点水体污染程度为重污染;样品中污染物主要物质成分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主要物质成分基本一致,表明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渗滤液泄漏,对下游地表水造成了污染。
冯地宽梁龙曾明松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环境
几种常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被引量:9
2019年
随着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等活动的不断增加,给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此导致的地质灾害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该文主要针对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其成因机制,进而对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做好此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梁龙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遵义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践探究
2025年
遵义市境内存在较多历史遗留矿山,对生态环境构成明显破坏,修复难度较大。针对遵义市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生态破坏进行识别与诊断,提出自然修复与工程修复相结合的模式。其间通过生态问题分级,制定不同损害程度的修复策略,涵盖地质安全、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同时,采用遥感和电动修复等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修复效果。评估显示,修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5%,植被覆盖率超过75%,重金属污染减少,土地价值增长30%~50%,促进旅游业发展,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梁龙
关键词:生态修复
特定模型与GIS结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以黔北芙蓉江流域绥正道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黔北芙蓉江流域绥(阳)正(安)道(真)地区是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长江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生态系统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模型、RUSLE模型及NPP模型并与GIS结合,建立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分区体系,在识别现有状态的基础上规划未来,使其各区域能更好的承担相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中等以上的面积为5166.11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70.85%。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整体较高,主要分布在道真县西部、北部和中部,正安县中部及绥阳县北部等区域。在指标提取与遥感解译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功能及人居保障功能对区域生态功能进行分区。针对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方向与限制、禁止措施,并划分出6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区域保护修复的重点区,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供重点靶区与实施路径参考。
龚芯磊陈鸿申胡世敏李正荣聂坤梁龙
关键词:RUSLE模型生态功能分区
基于目标控制下的“问题—策略—路径—效益”矿山生态修复体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2025年
遵义市是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长江重点生态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布局重点区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历史时期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生态退化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遵义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创新修复体系,基于生态问题精准识别、修复策略全面研究、实施路径不断优化,结合效益评估,形成基于目标控制下的“问题—策略—路径—效益”全过程矿山生态修复体系,提出消除矿山安全隐患、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等修复措施。效益评估显示,修复后51个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恢复林草地26.78 hm^(2),恢复耕地39.92 hm^(2),修复后矿山土地复垦利用率达37.08%,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基于完备的修复体系,通过修复技术的应用,总结提炼裸露岩质陡立边坡生态修复模式及土壤改良重构生态修复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靶向式”修复模式将为矿山生态修复全过程提供示范。
梁龙龚芯磊李林林严中富杨荣康
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思路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为科学合理提出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思路,本文以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理论基础,结合遵义市DEM数据分析,兼顾乡镇级行政单元完整性,细分了遵义城市及屏障修复单元、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单元、洪渡河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单元、芙蓉江流域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单元、綦江流域石漠化及水土保持修复单元和乌江干流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修复单元等6个修复单元,构建了遵义市“一城两河三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了6个修复单元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各单元实际,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主攻方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有机结合,为遵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聂坤杨林健张健梅赵爽梁龙徐安映
贵州沙子岭煤矿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充水条件的控制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重点研究沙子岭煤矿的充水途径。该煤矿充水主要受大型边界断裂构造控制。通过野外调查及工程揭露,查清了几条边界断层的性质、断距、上下盘岩性组合、导水及富水性等。因此今后矿山的重点防水部位应为这3条断层带附近,应留设好防水墙。
张斌沈大兴梁龙谭海英
关键词:矿井充水水文地质特征
锑与溶解性有机质的络合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锑(Sb)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有毒元素,与环境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会发生复杂的络合作用,探究两者间的络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Sb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至关重要。为厘清环境Sb与DOM的络合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环境中Sb的来源、形态与迁移转化过程;环境中不同来源DOM的类型及其组成;pH值、太阳辐射、共存离子、盐度和DOM种类等环境因子对Sb与DOM络合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
张斌梁龙谢配红曾淑芳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络合作用影响因素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背景下的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以挽澜河流域为例
2025年
针对当前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面临的新挑战,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视角,以西南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省南部喀斯特石漠化集中连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挽澜河流域为例,通过生态本底、生态问题、保护修复策略及实施路径四个层面构建基于“本底—问题—策略—路径”框架体系的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技术链条。基于该体系准确识别和诊断流域生态问题,聚焦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及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生态功能提升、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及人类活动区缓冲带建设六大工程类别,并进一步细分工程内容与工程措施,提出小流域立体综合治理模式,为小流域或相对封闭地理单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体系与实践参考。
龚芯磊梁龙严中富陈鸿申杨荣康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贵州芙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被引量:1
2023年
对贵州芙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RS、GIS等技术对其生态功能进行了区划,为该流域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参考。以贵州芙蓉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RS、GIS等技术,分别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以及水土流失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等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贵州芙蓉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为1460.13 km^(2),中等以下的为2979.27 km^(2),分别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2.89%和67.11%;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为4236.73 km^(2),中等以下的为3054.42 km^(2),分别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8.11%和41.89%;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为492.58 km^(2),中等以下的为6766.38 km^(2),分别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79%和93.12%;水土流失敏感性主要为较低和低等级,分别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3.90%和55.40%;石漠化敏感性等级主要为低等级,将近占了项目区总面积的90%;根据生态系统自然属性、主导服务功能类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可将该流域区划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3个生态功能区和8个生态功能类型。贵州芙蓉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整体偏低,而水土保护功能整体较好;水土流失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等级较低;该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多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生态敏感性较低。
陈鸿申陈忠发龚芯磊赵爽梁龙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态功能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