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雯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民工
  • 2篇工资
  • 1篇新生代
  • 1篇溢价
  • 1篇折价
  • 1篇市民
  • 1篇市民化
  • 1篇收益分配机制
  • 1篇土地增值
  • 1篇土地增值收益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工资
  • 1篇农民工市民化
  • 1篇强能
  • 1篇民工
  • 1篇民工工资
  • 1篇民工市民化
  • 1篇集聚经济
  • 1篇工资决定
  • 1篇工资溢价

机构

  • 3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胡雯
  • 1篇赵晓雷
  • 1篇张锦华
  • 1篇石诚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科学发展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密度、距离与农民工工资:溢价还是折价?被引量:26
2021年
大城市的密度、距离带来的是工资溢价还是工资折价?本文匹配了4460个农民工数据与184个迁入地城市数据,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反映城市集聚的密度有正外部性,在控制劳动力特征后工资溢价仍然存在。控制城市特征后,发现密度过高导致工资折价。距离对集聚经济有离散作用,农民工工资与迁移距离呈现"N型"关系,与到中心城市距离存在"∽型"关系,证实了"中心—外围"理论。密度、距离对工资存在交互作用,内含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的博弈。工资溢价存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超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表现为工资折价。本文印证了适度的城市规模才能发挥集聚经济的工资溢价,合理规划城市形态,缩短距离、减少分割,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和农民工迁移版图,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胡雯胡雯
关键词:集聚经济工资溢价
“赋权强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新解
2017年
为构建公正、效率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提供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和生活收益,上海应依据级差地租的性质和土地增值的来源,按照区位特征、潜在投资收益、管制用途分类,制定不同补偿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土地市场交易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有序推动城市化和一体化进程。
赵晓雷胡雯石诚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增值收益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基于工资决定视角
胡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