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莹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维吾尔族人口发展辨析(2000~2010)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采用人口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分析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解析了维吾尔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与社会阶层方面的固化现象,探讨了这样的固化可能带来的维吾尔族人口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差距扩大的隐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使维吾尔族人口整体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 郭未赵嘉莹
- 关键词:人口素质社会阶层
-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性别差距的演变特征:1981-2020年
- 2025年
- 人口预期寿命的性别差距(GenderGapinLifeExpectancy)是衡量健康公平与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对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性别差距的分析有助于识别两性人口死亡转变模式及其城乡差异特征,为促进两性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基于1981年来历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死亡率数据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历年婴儿死亡率数据,以联合国人口司数据库中国单岁组生命表作为参照,修正并拟合出1981—2020年间分性别、分城乡单岁组死亡率,测算出分性别、分城乡的预期寿命;再分四个年龄段(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劳动年龄和老年阶段)分析死亡率性别差距的变化趋势;最后利用Arriaga生命表分解方法探析不同年龄段对预期寿命变化的贡献效力。研究发现1981—202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性别差距从2.99岁增长到5.51岁,明显高于同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区)的增速;当前发达国家(地区)预期寿命的性别差距普遍已进入下降通道,我国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预期寿命的性别差距水平及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1981—2020年城镇人口的预期寿命性别差距从4.15岁增长到5.32岁,而农村从2.82岁大幅增长到5.89岁,农村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女性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U5MR)的快速下降为农村女性预期寿命带来的增益约3.6岁,这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在降低农村女婴死亡率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当前导致预期寿命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劳动年龄段和老龄段男性的死亡率相对女性偏高。因此,建议在巩固女性相对长寿发展成果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需重点关注数量日趋庞大的高龄女性群体,针对其身体与精神照护需求设计适老化的生活配套设施;大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使男性认识到吸烟和过度饮酒的危害,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以自我健康素
- 杨明旭赵嘉莹陈益豪吴金晶
- 关键词:性别差距城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