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地榆的化学成分及药效用法研究进展 2016年 地榆(Sanguisorba offiicinalis L.) 为以往对地榆的化学成分研究多集中在有止血作用物质鞣质上。近些年,有关地榆皂苷及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渐多,亦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理作用,这些都有助于开辟地榆的临床新用途。地榆以往常用来治疗下焦血热所致的大便出血、血痢、痔血等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地榆的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完全抑制作用。本文将对地榆的化学成分及药效用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赵振华 席晓志 杨冰冰 马云 张玉 李媛关键词:地榆 化学成分 药效 “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适宜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确定"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药材适宜采收期。【方法】采集三青期、二白期及大白期后不同时间内的花蕾,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测定花蕾的长度、最粗处直径、干重等指标;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在三青期至大白期,花蕾外观性状变化明显且呈上升趋势,花蕾长度、直径及干重分别由0.17cm、2.05cm、0.19g上升至0.24cm、2.80cm、0.25g,大白期后第2天至第11天,三者均趋于稳定;在三青期至大白期,绿原酸含量由33.59mg/g下降至24.32mg/g,木犀草苷含量由0.55mg/g上升至0.95mg/g,大白期后第2天至第11天,绿原酸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最低至17.73mg/g,但木犀草苷含量持续上升,最高至1.93mg/g。【结论】"华金6号"金银花在整个大白期内,花蕾干重,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均相对稳定,考虑到花蕾发育的一致性及药材外观性状,本研究认为"华金6号"金银花在整个大白期内均可采摘。 王玲娜 陈燕文 赵振华 杨冰冰 梁从莲 张芳 张永清关键词:金银花 采收期 绿原酸 木犀草苷 莱菔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2017年 莱菔子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含生物碱、硫代葡糖苷、异硫氰酸盐、黄酮、挥发油、脂肪油、蛋白质、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菌、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泌尿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莱菔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赵振华 李媛 季冬青 张宁 张芳 张强 张永清关键词:莱菔子 生物碱 黄酮 抗氧化 地榆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2016年 地榆(Sanguisorba offiicinalis L.)本身炭药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由于相对落后的炭药炮制工艺,制约了地榆炭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地榆炭止血成分的研究从钙离子、鞣质和碳素三方面进行总结,就地榆的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赵振华 季冬青 杨冰冰 席晓志 石晓晨 李媛关键词:地榆 地榆的种植分布及用药存在问题研究 2016年 地榆(Sanguisorba offiicinalis L.)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寒苦涩酸,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用于便血、痔血、水火烫伤等症。我国地榆虽然分布广泛,之前仅见于野生,人工驯化栽培的报道较少,开发利用率较低。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将会极大的提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中植物多样性,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地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野生植物资源,植物引种应用的研究,还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在研究制定地榆生、炭饮片规范化炮制工艺的同时,开展地榆不同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以保证其饮片质量的稳定性,亦是亟待进行的工作。本文将对地榆药材的种植分布及用药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概述。 赵振华 石晓晨 马云 张玉 杨冰冰 李媛关键词:地榆 化学成分 药效 金银忍冬果实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6年 金银忍冬为忍冬科忍冬属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其果实的耐寒能力较强,采摘时间不受限制,便于研究。金银忍冬果实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三萜类、挥发油、黄酮、有机酸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因此,该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金银忍冬果实化学与药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以促进金银忍冬果实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李媛 赵振华 李勇 王蕾 李纯磊 张永清关键词:金银忍冬 果实 药理 三个品种莱菔子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对青、白、红三个品种莱菔子样品的颜色、形状、长度、宽度、千粒重、微形态等特征进行观察,运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芥子碱及萝卜苷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莱菔子在外观形态和活性成分含量上均有较大差异,可从外观形态和微形态方面初步对三个品种莱菔子进行区分。以总黄酮、芥子碱、萝卜苷等活性成分含量进行评价时,红萝卜药用价值为最高。建议《中国药典》增加总黄酮、萝卜苷两种内在指标,全面对莱菔子进行含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李媛 赵振华 李勇 刘晨星 郭凤倩 李佳 张永清关键词:莱菔子 活性成分 “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华金6号"新品种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化学成分组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多为烷烃、烯烃、酮、酸、酯、醛等,共检出55个色谱峰,鉴定出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91%,主要成分有2-十七烷酮(19.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54%)、2-十九烷酮(8.70%)、2,4-双(1,1-二甲乙基)-苯酚(5.55%)、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89%)、二十二碳六烯酸(2.94%)、亚油酸甲酯(2.93%)等。结论:"华金6号"金银花新品种挥发油成分与一般金银花相似,但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为"金号6号"金银花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王玲娜 邹廷伟 陈燕文 苏征 赵振华 刘星劼 张永清关键词:金银花 挥发油 GC-MS分析 瓦松种子与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Turcz.)Berger]种子及其花粉的颜色、形状、长度、宽度、微形态及表面纹饰等方面进行观察测量,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描述,为瓦松种子和花粉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瓦松种子平均千粒重为0.051 07 g,外观呈棕黄色,纺锤形,两端大小不等,平均长862.36μm,平均宽384.53μm;表皮有较清晰的网状纹理。瓦松花粉粒整体呈长球形,极面观为深三裂球形,极轴平均长12.16μm,赤道面观为长球形,赤道轴平均长27.83μm,形态指数(P/E)为2.28;成熟的花粉粒呈金黄色,角萌发孔,三孔沟较明显,沟缘较光滑,外壁分两层约等厚;表面具十分清晰的大小不一且不规则多边形网状纹饰。 赵振华 张玉 石晓晨 马云 冯梦影 李成 张永清关键词:花粉 种子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6年 本文综述了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介绍了几种主流色谱技术的特点、应用方向以及应用实例,为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季冬青 赵振华 陈燕文 张强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 指纹图谱 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