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道集
  • 1篇地表
  • 1篇叠前
  • 1篇叠前深度
  • 1篇叠前深度偏移
  • 1篇平面波
  • 1篇平面波偏移
  • 1篇起伏地
  • 1篇起伏地表
  • 1篇面波
  • 1篇基准面
  • 1篇基准面校正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篇刘启凤
  • 1篇刘麟
  • 1篇郑爱萍
  • 1篇陈玉明
  • 1篇王必金
  • 1篇杨海生
  • 1篇黎伟

传媒

  • 1篇石油物探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被引量:5
2011年
实践表明,波场延拓叠前深度偏移比Kirchhoff积分法成像精度高,但计算量大;而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比炮域叠前深度偏移运算效率高,且成像精度相当,但只适应水平地表。为此,介绍了一种适应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地震排列的最高点所在平面为波场延拓起始面,将起伏地表的地震排列观测数据(检波点或炮点)向下延拓到地表最低点所在的水平基准面,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此平面上应用p变换将全部炮点合成为平面波震源,从而使全部炮记录分解成平面波记录;运用下行波方程、上行波方程分别将平面波震源波场、平面波记录波场沿深度方向外推,在每个深度进行波场相关并累加,获得该深度的成像波场值,得到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将所有不同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按坐标叠加,得到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四川龙驹坝地质模型的理论试算及四川实际山地资料HNT12线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的质量与传统炮域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相当,但运算效率显著提高,且适应起伏地表。
杨海生王必金陈玉明刘麟郑爱萍刘启凤黎伟
关键词: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平面波偏移基准面校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