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2 2015年 应用 X 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南通近海137个表层沉积物<0.002 mm 的粘土组分进行分析,研究了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最高(70.6%∽80.3%,平均值为75.0%),高岭石(9.8%~14.9%,平均值为12.4%)和绿泥石(8.1%~12.4%,平均值为10.3%)次之,蒙脱石含量最低(0~4.0%,平均值为2.3%);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以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型次之.南通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春夏季(5~9月)东北向扩展的长江冲淡水为研究区提供物源. 项立辉 张晓飞 刘强 欧阳凯 张刚 范彦斌关键词:海洋地质学 粘土矿物 物源分析 长江冲淡水 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及粒径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对2013年在连云港近岸海域采集的17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以得到的粒度参数探讨其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砂质泥、粉砂、砂质粉砂与粉砂质砂.总体趋势为近岸细、远岸粗,由岸向海呈现条带状分布.依据海底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结合底质类型可将该地区划为3个区域:Ⅰ海州湾区、Ⅱ航道区、Ⅲ灌河口北侧砂质区.海州湾与航道区的沉积物都属于低能弱流环境下的产物,近岸区域以粉砂为主,远岸以砂质粉砂为主;砂质区沉积物则相对较粗,主要成分为粉砂质砂,受到了较强的波浪掀沙与潮流冲蚀.利用Gao-Collins模型对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进行了趋势分析,得到了粒径运移趋势图,揭示了研究区内沉积物输运的趋势,连岛西北部与灌河口北部有较小辐聚区,海州湾北部沉积物运移方向为西南向,表现为向岸运移,与该区域的涨潮流方向一致;徐圩航道中段南部运移趋势较紊乱,是受到了航道疏浚与抛泥的影响. 项立辉 安成龙 张晓飞 刘强关键词:海洋地质学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粒径趋势分析 连云港近岸海域 盐城滨海港区防波堤建设对水下地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自然侵蚀的影响,水下岸坡继续向岸内移,目前最强侵蚀区已内移至–8~–12 m水深的水下岸坡;近年来自然侵蚀明显减弱,年均侵蚀速率约为前10年的1/4;受防波堤挡流效应的影响,口门南侧已由往复流转变为旋转流;目前已出现三大淤积区域,其中以口门处淤积最严重,最大淤积厚达3.5 m,已造成口门处水深不足–10 m;防波堤对周边海域直接影响范围约13.4 km^2,最远可达废黄河口。分析认为,防波堤建设是引起港区海底冲淤格局发生变化的主因。该研究为防波堤的后续维护及滨海港区30万t级航道工程论证提供了基础资料。 刘强 闫玉茹 项立辉 张晓飞 彭修强关键词:防波堤 冲淤变化 外源6−BA对淹水胁迫下杂交新美柳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2024年 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加外源6−BA处理,测定不同时期植株生物量、叶片SP含量、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和POD活性,分析其对淹水胁迫和外源6−BA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叶片SP含量呈下降趋势并降低了光合产物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在45 d时大幅增加;外源6−BA对胁迫下植株光合产物积累和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杂交新美柳表现出较强耐涝性,前中期喷施30 mg/L浓度的6−BA对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和增强叶片保护酶系统具有显著作用。 任佳辉 高捍东 陈哲楠 李浩 刘强 陈澎军关键词:淹水胁迫 保护酶系统 杂交新美柳苗对盐涝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2025年 【目的】探究盐涝交互作用对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揭示盐涝胁迫下杂交新美柳的抗逆生理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水分与淹水两个水分条件,4种质量分数NaCl(分别为0、0.2%、0.4%、0.6%)胁迫处理,以无盐正常水分为对照,分别于胁迫后3、10、17、24、41和60 d取样,测定胁迫过程中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分析盐涝交互对杂交新美柳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低盐涝胁迫促进苗木高生长,高浓度盐涝胁迫抑制苗木高生长。盐涝交互下杂交新美柳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氧化酶活性比单一胁迫时更高,SOD酶活性比POD酶活性更快响应。与单盐胁迫相比,盐涝胁迫24 d时SS含量显著下降,17 d时SP含量显著升高,Pro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根系活力都大于单盐胁迫,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单盐胁迫。正常水分条件下杂交新美柳对盐分的耐受阈值为0.65%(111.22 mmol/L),淹水条件下对盐分的耐受阈值为0.42%(71.87 mmol/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结论】盐涝胁迫下,渗透调节系统、保护酶系统对盐涝胁迫响应程度较高,这是影响杂交新美柳幼苗对盐涝胁迫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生物量、MDA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标可作为杂交新美柳幼苗水盐耐性评价指标。 任佳辉 高捍东 陈哲楠 李浩 刘强 陈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