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涛

作品数:37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翼手目
  • 8篇自然保护
  • 8篇自然保护区
  • 8篇蝙蝠
  • 8篇国家级自然保...
  • 8篇保护区
  • 6篇溶洞
  • 6篇种群
  • 5篇多样性
  • 5篇生境
  • 5篇湿地公园
  • 5篇栖息
  • 5篇区系
  • 5篇物种
  • 5篇公园
  • 5篇国家湿地公园
  • 4篇鸟类
  • 3篇生境选择
  • 3篇鼠耳蝠
  • 3篇种群保护

机构

  • 36篇吉首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怀化市第三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生物资...
  • 1篇武汉市城市防...

作者

  • 36篇吴涛
  • 30篇张佑祥
  • 22篇刘志霄
  • 13篇龚小燕
  • 5篇彭清忠
  • 3篇彭乐
  • 2篇王本忠
  • 1篇李辉
  • 1篇周璐璐

传媒

  • 7篇世界生态学
  • 5篇四川动物
  • 4篇生命科学研究
  • 4篇湖南林业科技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生物资源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于湘西州及张家界市的25个溶洞中共记录到该蝠450只次,对其栖息生态特征(空间分布、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和栖点安全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该蝠的栖点主要集中分布于离洞口440 m之内的洞段(占99.3%),栖点高度通常介于2—10 m之间(84%),主要采取双足倒挂的姿势栖息于洞顶壁或侧壁,但单足倒挂的栖息姿势也较为常见(36.2%)。体温介于10.7—25.2℃,体温总是稍高于栖点温度,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约64%的栖点“安全性高”,而“安全性低”和“安全性中”的栖点分别占17.6%和18.4%。减少对洞穴的人为干扰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龚小燕黄太福吴涛张佑祥彭清忠刘志霄
关键词:溶洞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蝰的调查及白头蝰属物种在湖南的记录修订
2022年
2020年4—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白头蝰(Azemiops kharini)专项调查,发现5条白头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修订了白头蝰在湖南省的记录,并对白头蝰属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做了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保护白头蝰属物种。
徐万吉田永祥汪承龙谢娜兰香英张佑祥吴涛
关键词:多样性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与区系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吴涛刘志霄张佑祥王本忠毛正祥黄太福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旅游热点洞穴与废弃洞穴温湿度、CO<sub>2</sub>浓度及洞内生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究人类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及洞穴生物的影响,本文以湘西州境内洞穴结构相似、复杂度较高,但受旅游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堂乐洞和奇梁洞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不同强度的人类旅游活动对溶洞气温、湿度、CO2浓度及洞内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洞中的主要气象因子及生物不仅存在时空异质性,而且对人类旅游活动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旅游淡期和旺期溶洞中的气温及湿度存在明显差异,旺期空气中CO2的浓度显著升高(P <0.05);长期高强度的旅游活动及灯光照射等人为干扰,使得在奇梁洞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很少,并滋生了灯光植物,而在旅游废弃后,人为活动较弱或消除的堂乐洞内栖居的动物种类及数量较多,且缺乏灯光植物。
龚小燕黄太福吴涛张佑祥刘志霄
关键词:旅游活动
湖南省发现白化革胡子鲶被引量:5
2018年
2017年9月18日,在湖南省永顺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酉水河码头附近(110°17′51″,28°42′42″N,海拔128 m)捕捉到1条白色的鱼,基于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将其鉴定为革胡子鲶 Clarias gariepinus。湖南标本(编号为2017091801)置于75%乙醇中,保存于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吴涛龚小燕黄太福向颖张佑祥刘志霄
关键词:革胡子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化分子数据环境科学生物资源
湖南吉首发现斑驳白化大蹄蝠
2025年
2022年7月17日,在湖南省吉首市马颈坳镇米坡村李家寨附近的水牛洞内捕捉到一只斑驳白化的雌性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幼仔。用数显式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对其体型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其白化区域的位置较为特殊而分散,主要包括左耳、头颈左侧、部分翼膜及右足趾;其体重、前臂长、耳长等体型参数与该洞内同种其他非白化个体相比,属于正常范围,其行为也正常,因此白化尚未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造成影响。To give an account on a piebaldism young female of Hipposideros armiger caught in the Karstic cave of Shuiniu, Majingao Town, Jishou City, Hunan Province on the 17th July, 2022. The external morphological and behavi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by naked eyes, and the bod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with digital calipers and electronic balance. Its area of albino is specific and scattered, mainly including the left ear, left lateral of head and neck, a part of wing membranes and the toes of right foot. Its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e.g. body weight, forearm length and ear length, etc.) and behaviors are all normal when compared to other non-albino individuals of same species in the cave. Piebaldism hasn’t affected its growth or behavior yet.
向钰楠向冬琴伍丽艳邓华娟李金美廖金屏张格菲吴涛刘志霄
关键词:大蹄蝠幼仔雌性
贵州省首次发现武陵洞蛭被引量:5
2023年
2019年3月,在贵州省务川县马福林自然保护区云丰村简家沟的一个溶洞中的洞顶壁采集到一种营陆生生活的洞栖性真洞穴蛭类,经过形态特征的比较观察和线粒体CO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山蛭科中国洞蛭属的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系贵州省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新记录。
吴清姐黄太福兰香英吴涛龚小燕伍丽艳刘志霄
关键词:蛭纲
湖南吉首发现斑驳白化西南鼠耳蝠被引量:2
2019年
2018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吉首市寨阳乡的堂乐洞(109°39'02"E,28°18'09”N,337m)发现1只斑驳,白化的成年雄性蝙蝠(图1),经查阅《中国哺乳动物图鉴》(盛和林2005)、《中国兽类野外手册》(Smith等2009)等相关学术著作及网络数据库,基于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西南鼠耳蝠属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泰国(蒋志刚等2015)。
吴涛李二莉严思思瞿勇张佑祥刘志霄
关键词:鼠耳蝠白化网络数据库哺乳动物学术著作
湖南洞口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为全面了解湖南洞口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鸟类多样性现状,于2021年2月—2022年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该湿地公园的鸟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共记录鸟类114种,隶属13目44科;鸟类以雀形目为主,共29科7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64.91%);鸟类区系以广布种和东洋界种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量的51.75%和38.60%;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占总物种数量的50.00%;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样线所在生境的复杂程度与鸟类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春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90)和Pielou均匀度指数(1.16)均最高,秋季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9.76)最高;不同生境类型,鸟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乔木林(5.02)、湿地(4.04)、灌草丛(4.03)、农耕区(3.82)、居民区(2.72)。本次调查不仅丰富了该湿地公园内鸟类资源的基础数据,而且为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今后该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和成效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谢娜王征何佳秀王婧陈思柔赵丹娜张佑祥吴涛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生境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华西腹链蛇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110°09′30″E;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华西腹链蛇(H.maximus)聚为一支,其遗传距离为1.7%~2.2%。综合形态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标本为华西腹链蛇。同时,根据已有研究对华西腹链蛇在中国分布情况的报道,确定该标本系湖南省分布新纪录。本研究将湖南省东亚腹链蛇属种类提升至8种。
黄杰张自亮李辉杨鑫宇胡小龙唐依萍刘昕刘慧张佑祥吴涛
关键词:CYTB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