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作品数:9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秋汛期汉江上游大洪水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分析 2025年 为给秋汛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天气预报提供参考,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研究了2000年以来汉江上游秋汛期大洪水的水情、雨情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以及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秋汛期汉江流域洪水过程逐渐增多。致洪暴雨中心主要位于汉江上游南部和西部,即汉江流域南侧的米仓山、大巴山一带,安康水库以上的沿江河谷一带,及外方山南麓和伏牛山西南坡处的丹江河段。洪水峰值呈现单峰、双峰和多峰型。单峰型洪水过程持续时间最短,多峰型持续时间最长。从过程最大降水开始至洪峰出现,平均历时43 h,当起始入库流量超过4500 m 3·s^(-1)以上时,洪峰形成所需时长将大为缩短。从大尺度环流特征来看,汉江上游秋汛期降水偏多与欧亚中高纬阻塞系统强盛,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南亚高压及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密切相关,高空辐散场大值区对应汉江上游所在区域,低层至高层的垂直运动增强,有利于致洪暴雨的发生。汉江上游秋汛期大洪水年源自阿拉伯海经由印度半岛和南海南部向北输送的水汽异常增多、西太平洋向西输送的水汽异常增多,为致洪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供给。 王孝慈 孟英杰 周耘逸 王海燕 王继竹 李波 祁海霞关键词:大洪水 致洪暴雨过程 环流异常 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 对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 张俊 陈良华 李波 徐卫立关键词: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近40年三峡库区面雨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1980—2016年逐日雨量观测资料,以站点平均法计算库区面雨量,得到以下结论:三峡库区年面雨量的年际差异大,且37年以来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月面雨量的峰值出现的月份,重庆—万州为6月,万州—宜昌为7月;从日强降水面雨量特征来看,三峡库区强降水面雨量主要出现在5—9月,万州—宜昌强降水出现的总数明显高于重庆—万州,且在各个量级都是万州—宜昌明显多于重庆—万州;从日面雨量极值分布来看,面雨量极值一般出现在6—7月,万州—宜昌69.9mm以下的各级强降水均是7月出现最多,70mm以上的强降水则都是6月出现最多,这与重庆—万州段恰好是相反的;从两子流域各个量级降水的年均频次分布上来看,20~29.9mm的降水,每年各有7~9次,30~49.9mm的降水,每年各有5~7次,上述几个量级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50~69.9mm的降水,每年各有1~2次,对于70mm以上的降水,平均2~5a才1次,可见50mm以上降水出现的频率低,而造成的影响又较大,应在后期重点研究其形成机理。 高琦 高琦 徐明 李波 王海燕关键词:三峡库区 面雨量 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 对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 张俊 陈良华 李波 徐卫立关键词: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文献传递 IVR技术在三峡水情气象信息自动查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交互式语音应答(IVR)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三峡水情、气象实况和预报数据以及三峡、葛洲坝两座电站实况和计划出力数据的电话实时自动查询功能。文中介绍该水情气象信息电话自动查询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技术要点和应用情况。 李波 田刚关键词:交互式语音应答 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 首先定义了金沙江流域强降水标准.其次通过对2005-2011年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进行普查与特征分析,发现约50%的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具有其独立性.然后通过天气学分析归纳总结影响金沙江流域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川滇切变线、... 李进 陈良华 李波 徐卫立 张俊关键词:强降水 天气学分析 金沙江流域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多模式动态集成降水预报方法及应用评估 被引量:4 2022年 将长江流域进行精细分区,基于ECMWF、NCEP、CMA-GFS、GERMAN、CMA-MESO、CMA-SH9等多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开展各模式在滑动训练期分区、分时效、分量级的动态TS检验,获取各模式降水预报性能动态序列,再经客观识别降水类型,调整不同天气尺度模式排序,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采用“邻域择优法”,对中雨及以下量级采用“点对点择优法”,利用集合预报概率产品和模式统计分析结果对强降水和小雨进行消空,最终得到多模式动态集成降水产品(MDI)。采用14、21、28和35 d滑动训练期,分别输出MDI-14、MDI-21、MDI-28和MDI-35。应用分析表明:MDI在各量级降水预报优势明显,其中MDI-28预报大雨及以上的降水效果最好,24 h时效TS评分较其他模式高0.051~0.141;MDI-35预报中雨及以下的降水效果最好,24 h时效TS评分较其他模式高0.006~0.117,空、漏报也有很好的控制。对比24 h时效MDI与ECMWF的站点检验结果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前者TS评分在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高于后者,特别是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评分在长江上游东部、中下游沿江及以北地区高出0.05~0.26。 王海燕 孟英杰 程昌玉 陈良华 李波 王晓玲三峡梯调气象业务系统升级改造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给大坝施工建设、上游流域防洪调度、电力生产、长江航运等业务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针对三峡梯调气象业务系统体系架构、基础环境、系统功能进行升级改造:(1)新业务系统构建了以云平台为支撑,多信息渠道为保障,本地数据库共享同步的专用气象信息网络;(2)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升级为第四代,逐渐向智能化、云化发展;(3)使用气象先进方法技术,提供从实况、短时、短期到中期无缝隙的长江流域降水监测和网格预报产品,以及长江流域月、季、年、关键期尺度气候预测产品;(4)针对生产业务提供专业、丰富、个性定制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三峡梯调气象业务系统升级后,气象预报预测服务的时效性、精细化、准确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易香妤 徐卫立 李波关键词:气象 长江流域 2022年湖北省梅雨期和盛夏期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2025年 选用湖北省逐日站点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和气候指数,对2022年湖北省梅雨期(5月31日至7月8日)及盛夏期(7月9日至8月31日)异常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湖北省入梅异常偏早、梅雨期延长,但期间降水量分布不均且强度不稳定,梅雨量偏小,出梅后气温异常偏高,高温过程不仅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且盛夏期的高温过程强度已突破湖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提前北跳,结合中高纬环流系统调整,是导致湖北省入梅显著偏早但水汽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在双峰型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印度洋和大西洋赤道暖海温异常等多重外部强迫信号的共同作用下,Hadley环流在东亚副热带地区的下沉运动异常增强,使该地区高压显著偏强。盛夏期间,西太副高西伸加强、南亚高压异常东扩,导致湖北省上空长期受深厚暖高压系统影响,出现持续性极端晴热高温天气。 孙晨 徐卫立 杜良敏 李波 肖莺关键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拉尼娜事件 极端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