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伤后难治性癫痫的高危因素分析
- 2017年
-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难治性癫痫(I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及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好转出院,资料完整且得到随访的68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伤后出现IE和非IE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首次入院时伤情、颅脑损伤部位、硬脑膜是否完整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是颅脑外伤后发生IE的危险因素(P<0.05~0.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老年、皮层损伤、硬脑膜破损及开颅手术治疗是外伤后发生IE的高危因素。
- 王强杨娟罗杰李文魁高磊李洪波郭世刚
- 关键词:颅脑损伤难治性癫痫
- 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
- 2025年
-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测搭配开颅血肿清除术干预的效果。方法 精选符合本调查的颅脑损伤患者,经纳入及排除标准评估后,按随机法分入两组,常规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监测组则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比较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前、术后24h,两组颅内压指标比较差异小(p>0.05);术后10min及术后12h,监测组颅内压比常规组低(p<0.05);术前,两组GCS分差异小(p>0.05);术后,监测组GCS分比常规组高(p<0.05);监测组各并发症率比常规组低(p<0.05);监测组恢复有效率同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搭配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将有效稳定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并降低患者预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洪波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开颅血肿清除术颅脑损伤并发症
- 支架半释放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 2012年
- 在宽颈的颅内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在某些瘤颈较宽的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支架完全释放后再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能遇到支架移位、微弹簧圈填塞不全等问题。我们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 李洪波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夹层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虽然越来越多的动脉瘤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1],但开颅夹闭动脉瘤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术中多普勒微超声监测是在显微手术中采用细小的多普勒微探头直接探测颅内动脉等血管结构,以了解血流情况.本文总结了术中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方法.
- 李洪波乐德玲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多普勒超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