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璐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沙三段
  • 3篇勘探
  • 3篇勘探程度
  • 2篇地质
  • 2篇断陷
  • 2篇营城组
  • 2篇沙河子组
  • 2篇区带
  • 2篇斜坡
  • 2篇梨树断陷
  • 2篇精细地质
  • 2篇河子
  • 2篇超压
  • 1篇地质建模
  • 1篇地质勘探
  • 1篇断层
  • 1篇断层封堵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原油

机构

  • 7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7篇林璐
  • 2篇向立宏
  • 2篇郝雪峰
  • 2篇尹丽娟
  • 2篇刘瑞娟
  • 1篇王学军
  • 1篇王永诗
  • 1篇翟正
  • 1篇宋国奇
  • 1篇张学军
  • 1篇王学军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梨树断陷南部营城组和沙河子组超压成因机制
异常高压在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不仅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钻井安全(罗晓容等,2000;吴海生等,2017)。因此,压力预测与异常高压成因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家和油藏工程师所关注的热点,在油...
林璐
文献传递
梨树断陷南部营城组和沙河子组超压成因机制
2019年
异常高压在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不仅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钻井安全(罗晓容等,2000;吴海生等,2017)。因此,压力预测与异常高压成因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家和油藏工程师所关注的热点,在油气钻探目标评价和预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冰等,2018)。
林璐
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对深层原油来源判识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深层烃源岩演化程度高,随成熟度升高,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大幅度减少,影响了利用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进行油源对比的可靠性。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δ^(13)C_(PDB)值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通过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中可溶有机质、烃源岩生排烃物理模拟实验产物4种族组分δ^(13)C_(PDB)值的分析,结合烷烃质量分数特征,探讨了深层烃源岩原油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提出利用δ^(13)C_(PDB)值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层烃源岩因高热演化程度而产生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是明显的,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烷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4种族组分δ^(13)C_(PDB)值随埋深的增加均发生了明显增大现象,其中烷烃δ^(13)C_(PDB)值变化最明显,达5‰以上,芳烃δ^(13)C_(PDB)值约为4‰,非烃和沥青质δ^(13)C_(PDB)的变化相对较小,约为2‰~3‰。随埋深的增加可溶有机质中烷烃质量分数由40%左右增至80%以上,相应烷烃δ^(13)C_(PDB)值由-30‰左右增至-24‰以上,且烷烃质量分数与其δ^(13)C_(PDB)值的变化有很好相关性。同一类型烃源岩样品生排烃物理模拟产物族组分δ^(13)C_(PDB)值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烷烃δ^(13)C_(PDB)值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4‰,而芳烃、非烃、沥青质的δ^(13)C_(PDB)值变化相对较小,约为1‰~3‰。利用碳同位素进行深层原油来源判识时,首先根据烷烃质量分数与烷烃δ^(13)C_(PDB)值的相关性判断是否存在热演化造成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并对烷烃δ^(13)C_(PDB)值进行合理恢复,然后再利用恢复后的δ^(13)C_(PDB)值进行原油来源的合理判识。依照上述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来源进行了判识,轻质油的碳同位素明显存在热演化造成的分馏效应,轻质油源自深部二叠系高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很大,这对该地区油气勘探目标评价部署工作
王学军王学军罗欢张学军林璐翟正康元勇
高勘探程度区带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以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8砂组为例
本文以Petrel地质建模软件为工具,选取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8砂组,通过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利用人工干预和三维可视化交互编辑,建立了研究区8砂组的构造模型和岩相模型,通过验证,准确率较高,可见该方法可...
林璐
关键词:地质勘探
文献传递
高勘探程度区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精细勘探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三段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在分析制约渤南洼陷主力含油层系储量空白区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基础上,提出一套以"剩余资源→油藏类型→成藏主控因素→储量空白区成因→勘探关键技术"为主线的精细勘探思路和方法,并在研究区开展了实践。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储量空白区仍具有勘探潜力;岩性-构造类油藏是潜力区可能发育的油藏类型,油藏分布受储层展布特征控制,圈闭有效性主要受构造、储层、断层封堵性及含油高度等因素控制;储层条件差、断层不封堵及含油高度低为储量空白区成因;科研攻关形成了有利储层预测、圈闭有效性及含油高度定量评价的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勘探部署效果。研究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其他陆相断陷盆地主力含油层系的精细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安天下宋国奇王永诗郝雪峰向立宏伍松柏刘瑞娟尹丽娟林璐
关键词:精细勘探
高勘探程度区带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以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8砂组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三维地质建模是国外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储层表征新领域(Houlding,1994;Haldorson et al.,1984;Mallet,1989),是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及概念模型,结合地质统计学算法,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的一项技术。
林璐
关键词:地质建模
断层封堵型油藏含油高度定量预测——以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油藏以断层封堵型油藏为主。对区内二十多个油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高度与圈闭闭合高度、储层倾角及断层泥总量因子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储层物性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圈源距离和储层单层厚度相关性不大;明确了断层封堵型油藏含油高度的4大主控因素,即:圈闭闭合高度、储层物性指数、储层倾角和断层泥总量因子。在含油高度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断层封堵型油藏含油高度预测模型。实践结果表明,运用此数学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对断层封堵型油藏含油高度进行较为准确的钻前定量预测。
林璐向立宏郝雪峰伍松柏安天下刘瑞娟尹丽娟赵海燕
关键词:断层封堵沙三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