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文超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聚煤
  • 6篇层序
  • 5篇聚煤规律
  • 5篇古地理
  • 4篇地层
  • 4篇石炭
  • 3篇层序地层
  • 2篇岩相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石炭系
  • 2篇太原组
  • 2篇平湖组
  • 2篇西湖凹陷
  • 2篇二叠纪
  • 2篇凹陷
  • 2篇成煤
  • 2篇成煤环境
  • 1篇地层研究
  • 1篇盐度
  • 1篇盆地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沈文超
  • 7篇邵龙义
  • 5篇鲁静
  • 2篇易琦
  • 1篇陈飞
  • 1篇周倩羽
  • 1篇侯海海
  • 1篇康世龙
  • 1篇张信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通过对露头及钻孔沉积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武威盆地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主要聚煤期太原组的聚煤规律。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冲刷面、海侵反向转换面(构造应力转换面)、低水位砂体底界、沉积体系...
沈文超邵龙义鲁静
关键词:太原组成煤环境聚煤规律
文献传递
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聚煤环境特征及模式被引量:15
2016年
利用钻井、岩心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聚煤环境及模式进行研究。西湖凹陷平湖组的主要聚煤环境为潮坪相潮上-潮间泥炭沼泽、潮控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综合聚煤环境和古构造因素的影响,建立平湖组沉积期的潮坪-三角洲聚煤模式,研究区潮坪和潮控三角洲较辫状河三角洲更有利于聚煤;平湖组下段至上段煤层平面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西部斜坡带聚煤作用强于东部断阶带。
周倩羽沈文超张信易琦邵龙义
关键词: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聚煤环境聚煤模式
武威盆地石炭系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通过对露头及钻孔沉积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武威盆地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主要聚煤期太原组的聚煤规律。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冲刷面、海侵反向转换面(构造应力转换面)、低水位砂体底界、沉积体系...
沈文超邵龙义鲁静
关键词:太原组成煤环境聚煤规律
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识别...
沈文超邵龙义鲁静
关键词: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聚煤规律
文献传递
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识别...
沈文超鲁静邵龙义
关键词: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聚煤规律
文献传递
黑山煤田1-3煤层构造煤分布及力学成因分析
武威盆地黑山煤田石炭—二叠系赋存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本文通过测井资料得出构造煤分布情况,利用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进行验证,两者所得结果大体一致.构造煤具有视电阻率值低、人工伽马值高、井径大的特征,与原...
沈文超陈飞侯海海鲁静邵龙义
关键词:构造煤测井曲线
武威盆地具缓坡近海型含煤盆地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沈文超邵龙义田文广孙斌陈刚陈飞鲁静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37
2020年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进行研究,并结合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盐度与古水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湖组中部P7砂层组底面为界,其下为断陷期,断裂系统对沉积相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其上则为拗陷期,向上断裂系统对沉积相分布控制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研究区平湖组古盐度与古水深整体反映了振荡式水进、水退的沉积背景,该沉积时期主要以淡水沉积为特征,间歇发育半咸水沉积特征,水体深度一般为0~8 m,在平湖组三段沉积时期达到最大,近14 m。平湖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Ⅰ—Ⅲ),分别对应平湖组五段、平湖组三—四段、平湖组一—二段,发育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层序Ⅰ沉积时期,受北东-南西向断裂影响,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且断裂对沉积相展布具有控制作用;层序Ⅱ沉积时期,断裂活动减弱,地形逐渐被填平补齐,潮汐作用影响增大,潮坪沉积环境占主导地位,发育少量潮道和潮汐砂坝;层序Ⅲ沉积时期,海水逐渐退去,在宽缓斜坡背景下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
蒋一鸣邵龙义李帅赵洪康世龙沈文超易琦
关键词:西湖凹陷古盐度古水深层序地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