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文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同化
  • 1篇全球海洋
  • 1篇全球海洋环流...
  • 1篇热含量
  • 1篇南海北部
  • 1篇环流
  • 1篇环流模式
  • 1篇海洋环流
  • 1篇海洋环流模式
  • 1篇SST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王伟文
  • 1篇隋丹丹
  • 1篇俞永强
  • 1篇李超
  • 1篇王东晓
  • 1篇刘钦燕
  • 1篇舒业强
  • 1篇肖贤俊
  • 1篇周文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LICOM模拟的南海贯穿流及其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XBT(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观测数据和绕岛环流理论(island rule)诊断计算结果评估了一个涡相容(eddy-permittin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对南海贯穿流及南海上层热含量的模拟能力,同时利用模式输出探讨了南海贯穿流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分叉的垂向结构、南海内区环流的季节和吕宋海峡体积输送的年际变化等分析结果都表明,LICOM能获取西北太平洋-印尼海域环流和南海贯穿流的合理模拟结果。模式模拟的南海上层热含量季节变化与观测及同化数据都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南海内区。相关分析表明,吕宋海峡热输送主要控制着南海内区上层的热含量变化,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南海贯穿流作为一支冷平流调制着南海上层热含量变化的重要事实。
王伟文俞永强李超周文刘钦燕王东晓
关键词:热含量
南海北部集合卡曼滤波同化SST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建立一个南海北部集合卡曼滤波的同化模式,主要用于卫星海表面温度的同化。模式的平均水平分辨率为5km,垂向分层为20层;侧边界条件嵌套到一个大范围的南海海洋模式,在同化方案上采用一个均方根集合卡曼滤波算法,避免观测的扰动;适当引入局地化算子,消除样本在空间上的虚假相关,同时增加集合样本的自由度。该同化试验同化了2008年夏季6月到7月的GHRSST(Global High-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然后采用2008年夏季SCOPE(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oastal Oceanographic Process Ex-periment)航次的温、盐数据对同化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同化模式模拟结果,同化模式温度的改善比较明显,表现在加强了南海北部的上升流,校正了海表温度的偏差,改善了温度的垂向分布。由于集合卡曼滤波是一种多变量调整的同化方法,同化SST不仅能改善表层与次表层的温度分布,而且对流场和盐度的调整也比较明显。
舒业强隋丹丹王伟文肖贤俊
关键词:同化南海北部SS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