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作品数:18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eriostin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1年 综述Periostin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研究进展。Periostin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eriostin促进了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的进展,有望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潜在靶点,对于Periostin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林鑫 王康 智丽霞 殷利茜 杨慧宇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肌重塑 PERIOSTIN 肿瘤 冠心病患者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SLCO1B1∗1b(388 A>G)rs2306283、SLCO1B1∗5(521 T>C)rs4149056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临床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合理运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并接受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227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技术定性测定其外周全血基因组中SLCO1B1∗1b(388 A>G)、SLCO1B1∗5(521 T>C)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其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表型频率及多态性分布。结果经分析发现本研究人群中SLCO1B1∗1b(388 A>G)等位基因AG、SLCO1B1∗5(521 T>C)等位基因TC基因型分布的观察值和预期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227例冠心病患者中,∗1b(388 A>G)位点野生型AA占8.8%(20例)、突变杂合型AG占38.8%(88例)、突变纯合型GG占52.4%(119例);∗5(521 T>C)位点野生型TT占78.4%(178例)、突变杂合型TC占20.7%(47例)、突变纯合型CC占0.9%(2例)。检测到6种基因型,分别为∗1a/∗1a(8.8%,20例)、∗1a/∗1b(33.5%,76例)、∗1b/∗1b(36.6%,83例)、∗1a/∗15(5.3%,12例)、∗1b/∗15(15.0%,34例)、∗15/∗15(0.9%,2例),其中正常代谢型占78.9%(179例)、中间代谢型占20.3%(46例)、弱代谢型占0.9%(2例)。结论本组冠心病患者∗1b(388 A>G)位点突变纯合型频率最高,∗5(521 T>C)位点野生型频率最高,SLCO1B1以正常代谢型分布最多,等位基因以∗1b分布最多,与流行病学基本一致。冠心病患者进行SLCO1B1基因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智丽霞 王康 杨慧宇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腘窝囊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2019年 腘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周围囊肿,又叫Baker囊肿。随着目前对于腘窝囊肿的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膨出而形成。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膝关节X线片、超声及MRI。其中,MRI被认为是诊断腘窝囊肿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保守治疗、传统手术切除及关节镜手术。近年来,腘窝囊肿的治疗重点逐渐从单纯切除囊肿转变为关节镜下处理关节内病变及对关节腔与囊肿的交通口的处理上,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对于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有争议,仍未确定最佳的手术方式。希望未来可以有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直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从而选择出最佳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过去的文献研究,分别从腘窝囊肿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与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6个方面详细描述。对不同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王晋豫 王康 袁涛 刘朴 张民血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将生长至对数增殖期的巨噬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空质粒对照组(pCon组)、ox-LDL组、LOX-1-小干扰RNA(siRNA)+ox-LDL组,分别测定各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核心酶NOX2及亚组分p22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pCon组比较,oxLDL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与ox-LDL组比较,LOX-1-siRNA+oxLDL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2)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示oxLDL组巨噬细胞ROS平均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pCon组显著增加,而LOX-1-siRNA+ox-LDL组较ox-LDL组显著降低,pCon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ox-LDL组NOX2、p22pho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pCon组显著升高,LOX-1-siRNA+ox-LDL组NOX2、p22phox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ox-LDL组则明显下降。结论:LOX-1与ox-LDL作用可使巨噬细胞NOX2、p22phox表达增加,进而促进ROS生成,LOX-1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中起促进作用。 智丽霞 王康 殷利茜 马茴煌 李姚娜 杨慧宇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巨噬细胞 氧化应激 计算机导航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技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Springer Link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200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5月01日中关于计算机导航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纳入标准为初次TKA,且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为实验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排除标准为数据可疑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技术TKA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篇。资料分析后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对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0.03,95%CI(-0.60,0.53),P>0.05],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内/外翻角度>3°[RR=0.79,95%CI(0.60,1.05),P>0.05]、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3°发生数量[RR=0.78,95%CI(0.60,1.01),P>0.05]、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3°发生数量[RR=0.82,95%CI(0.49,1.39),P=0.47]、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0.32,95%CI(-0.93,0.29),P>0.05]、术后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FS)[MD=5.26,95%CI(-1.52,12.04),P>0.05]、术中失血量[MD=-17.23,95%CI(-46.43,11.97),P>0.05]及术后并发症[RR=1.29,95%CI(0.53,3.15),P=0.5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导航组时间长于传统组[MD=13.4,95%CI(9.40,1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肢机械轴角度[MD=-0.67,95%CI(-1.08,-0.25),P<0.01]、下肢机械轴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0,95%CI(0.50,0.71),P<0.01]、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内/外翻角>3°发生数量[RR=0.50,95%CI(0.28,0.90),P<0.05]、术后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1.26,95%CI(-1.80,-0.72),P<0.01]、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1,95%CI(0.44,0.83),P<0.01]、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0.64,95%CI(-0.84,-0.44),P<0.01]、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MD=1.89,95%CI(1.10,2.68),P<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2.36,95%CI(0.79,3.93),P<0.01]的比 王康 石一璠 赵昱 王健珍 曾令员 刘晓昱 李鹏翠 卫小春关键词:META分析 3D个性化截骨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精准度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3D个性化截骨板与传统截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重建力线和假体组件安放的精准度。方法通过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比较个性化截骨板(PSI)与传统截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及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初次膝关节置换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与对照措施分别为个性化截骨板与传统截骨、结局评价指标至少包括下肢力线离群值等纳入标准和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于下肢力线、假体组件离群值等计数资料评估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对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等连续型变量计算其均值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CI,对统计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2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PSI组与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离群值比较:[RR=0.88,95%CI(0.65,1.19),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冠状位股骨组件离群值比较:[RR=0.76,95%CI(0.57,1.02),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冠状位胫骨组件离群值比较:[RR=1.19,95%CI(0.68,2.09),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3个月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比较:[MD=0.04,95%CI(-1.63,1.72),P>0.05],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股骨组件旋转对合离群值[RR=0.55,95%CI(0.33,0.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后股骨组件旋转对合方面,个性化截骨板比传统截骨更精准。 赵之栋 王康 赵瑞鹏 李鹏翠 卫小春关键词:META分析 白脂素在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2年 白脂素(Asprosin)是一种新发现的禁食诱导的生糖脂肪因子,参与调控食欲、糖脂肪代谢以及氧化应激等过程。最近研究发现,白脂素与2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并在心脏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其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王康 杨慧宇 智丽霞关键词:代谢疾病 心血管疾病 组合式下肢弹力加压装置的设计与弹力绷带的比较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与3M弹力绷带的改良罗伯特琼斯绷带比较,评估模块化组合方式的下肢弹力加压装置的适体性、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40位健康成年大学生,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25(20.3±2.2)岁;体重40~81(60.4±20.2)kg,将其左右下肢进行随机自身配对分组,每组40个样本。根据国人下肢的体表参数,以模块化理念为指导,设计一组模块化组合式下肢弹力加压装置,将各模块进行组合,评估模块组合加压装置在研究对象下肢的长度和周长包裹的适体性,将其左右下肢进行随机自身配对分组,每组40个样本,应用该弹力加压装置(试验组)和3M弹力绷带的改良罗伯特琼斯绷带(对照组),统计比较两者在操作安置时间及调整次数和所需时间的便捷性差异,比较两者应用24 h后压力损伤的安全性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者24 h内主观疼痛感觉变化来评估舒适度。结果:该装置由若干长度不等的宽15 cm的弹力加压外衬模块,一个起缓冲、定位和附着主体作用的内衬模块和一个弹力足踝加压模块组成,弹力加压外衬模块长度涵盖人体下肢的周长,单个外衬模块长度每间隔5 cm从15 cm递增至80 cm,单个内衬模块长度每间隔3 cm从62 cm增加至83 cm,将各模块选配组合后可达研究对象下肢长度和周长的100%适体性,试验组首次安置操作时间(118.23±7.33)s和再次操作时间(60.08±5.88)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安置操作时间(164.68±8.93)s和再次操作时间(131.23±7.91)s,试验组调整次数(3)和操作时间(3.50±0.71)s与对照组调整次数(11)和操作时间(139.00±5.6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压力性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VAS评分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模块化组合式弹力加压装置具有很好的适体性,较好的安置和灵活调节便捷性及安全性,舒适性较3M弹力绷带的改良罗 曾令员 卫小春 王涛 王宇泽 张晖 王康 张志强关键词:模块化 加压疗法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为典型的基质细胞蛋白,参与组织发育和修复,通过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心肌损伤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SPARC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郝雪玮 王康 杨慧宇关键词: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肌炎 网膜素1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浆网膜素1(Omentin-1)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诊断为CHD的患者11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43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2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44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狭窄患者29例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Omentin-1水平。采用冠状动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Gensini评分与血浆Omentin-1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AMI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比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低,SA、UA、AMI组高血压病比例较高,AMI组糖尿病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组比较,UA、AMI组男性比例多,吸烟史比例较高,AMI组LDL-C较高、LVEF、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组比较,AMI组男性比例、LVEF、Omentin-1较低,糖尿病病史比例、LDL-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糖尿病比例、LDL-C较高,LVEF较低,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患者LDL-C较高,Omentin-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LDL-C、LVEF、血浆Omentin-1是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组血浆Omentin-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66,P<0.05)。结论血浆Omentin-1水平与冠状动脉 马茴煌 李姚娜 王康 杨慧宇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