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思

作品数:23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6篇麻疹
  • 6篇基因
  • 5篇水痘
  • 5篇基因型
  • 5篇风疹
  • 4篇带状疱疹
  • 4篇带状疱疹病毒
  • 4篇冻干
  • 4篇冻干粉
  • 4篇毒性
  • 4篇毒性研究
  • 4篇血清
  • 4篇水痘-带状疱...
  • 4篇疱疹
  • 4篇基因特征
  • 4篇急性毒性
  • 4篇干粉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23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沈阳市疾病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阜新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作者

  • 23篇王文思
  • 15篇方兴
  • 12篇王艳
  • 7篇郝爽
  • 6篇安晓慧
  • 5篇文涛
  • 4篇姚文清
  • 4篇杨鸿武
  • 4篇赵翠霞
  • 3篇安淑一
  • 3篇范文今
  • 2篇任丽萍
  • 2篇韩一楠
  • 2篇任毅
  • 2篇孙葳
  • 2篇李雪
  • 1篇朱丽君
  • 1篇王作虪
  • 1篇吴伟
  • 1篇赵滢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病毒学报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联合应用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GIST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细胞形态表征;给予药物作用后,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用AFM检测相关分子结合力的变化;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变化。结果AFM成像提示伪足平铺在GIST细胞周围,GIST细胞具有易于转移的特征;单独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苹果酸舒尼替尼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明显降低,GIST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密度下降,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子结合力下降,联合用药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单独用药时,GIST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而联合用药对GIST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更为显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苹果酸舒尼替尼单独用药均能显著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降低GIST细胞表面EGFR密度,并减弱其与EGF的分子结合力,减弱GIST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显著。
李祉剑王文思马鸿滢贾钧凯张天彪赵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苹果酸舒尼替尼联合用药迁移
辽宁省首次分离2B基因型风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辽宁省首次分离2B基因型风疹病毒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对临床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风疹病毒基因型分型靶基因(E1基因739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流行2B基因型风疹病毒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2株2B基因型风疹病毒(RVi/Liaoning.CHN/13.18/1[2B]和RVi/Liaoning.CHN/14.18/1[2B]),其中病毒分离株RVi/Liaoning.CHN/13.18/1[2B]在基因亲缘关系树上与来自英国的病毒RVs/Edinburgh.GBR/6.12[2B]和来自日本的病毒RVs/Kawasaki.JPN/17.11/1[2B]属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我国近年流行株同源性相差甚远;同时该病毒分离自1例近期有国际旅行史的病例,推测为国外输入病毒;病毒分离株RVi/Liaoning.CHN/14.18/1[2B]与我国2014—2015年流行2B基因型风疹病毒属于同一分支,其中与2015年安徽株(RVi/Chouzhou.Anhui.CHN/17.15/2[2B])和2013年浙江株(RVi/Shaoyang.Zhejiang.CHN/13.13[2B])同源性最高。结论辽宁省2018年首次分离到2B基因型风疹病毒,且2株病毒分属于不同的传播链。
王艳郝爽王文思韩一楠张智方兴姚文清
关键词:风疹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辽宁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K、H、M、L糖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2025年
为研究辽宁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gK、gH、gM、gL四种糖蛋白基因特征,应用聚合酶链(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辽宁省2017-2020年31株VZV gK、gH、gM、gL四种糖蛋白进行全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不同位点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变异情况。辽宁省31株VZV与v-Oka疫苗株(AB097932)相比,LN-VZV gK、gH、gM、gL共有16个位点发生核苷酸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同义突变12处,错义突变4处。导致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包括:1株在4490位点发生A→G的碱基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I→T;1株在4730位点发生C→T的碱基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R→K;3株在67528位点发生A→G的碱基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I→M;1株在101579位点发生A→C的碱基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L→R。与Dumas株(X04370)相比,31株LN-VZV和v-Oka疫苗株在gL的101623-101624位点发生ATC的碱基插入,导致VZV gL内插入一个甲硫氨酸。31株LN-VZV与GenBank中各基因型VZV代表株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大于98.10%。辽宁省VZV gK、gH、gM、gL基因序列高度保守,抗原性稳定,本研究首次对辽宁地区VZV糖蛋白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为辽宁省VZV的监测、疫苗效果评估及VZV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
王文思王樱槥方兴王艳郭晋源任毅安淑一费思平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
林下山参冻干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林下山参冻干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测林下山参冻干粉的遗传毒性。结果雌、雄小鼠对林下山参的最大耐受量(MTD)均>15.00 g/(kg·BW),属于无毒级物质;各剂量组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1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剂量组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林下山参冻干粉属于无毒级物质,亦不具有遗传毒性。
杨鸿武范会弟王文思范雪丽沈航
关键词: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
辽宁省2015-2019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与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并综合评价辽宁省2015-2019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 MSS)运转情况和质量,为加强麻疹和风疹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2019年辽宁省通过MMS报告的麻疹风疹监测病例个案数据库和MSS主要运转指标,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MSS的5项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果 2015-2019年,辽宁省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在90.13%~99.62%之间,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率在96.9%~99.85%之间,血清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在94.05%~98.71%之间,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在87.30%~98.72%之间,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0/10万~2.83/10万之间。全省2016年麻疹监测质量最好,2017年最差;抚顺、沈阳、鞍山麻疹监测质量较好,铁岭、营口、葫芦岛监测质量较差。结论辽宁省MSS保持了高质量运转,除个别指标外,其他监测指标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运用TOPSIS法能客观反映MSS运转情况,可应用于麻疹监测综合评价中。
安晓慧王艳王文思方兴
关键词:麻疹监测
林下山参冻干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林下山参冻干粉是否有增强免疫力功效。方法试验设溶剂对照组、林下山参冻干粉低、中、高剂量组[0.60 g/(kg·BW)、0.40 g/(kg·BW) 0.20 g/(kg·BW)],连续灌胃30 d,其中细胞免疫通过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测定;体液免疫力通过血清溶血素测定和抗体生成细胞(PFC)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功能通过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及小鼠碳廓清能力测定;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18 g^22 g雄性小鼠为试验动物,对送检样品(林下山参冻干粉)进行了增强免疫力功能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林下山参冻干粉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重、胸腺指数、脾指数无明显变化。各试验组均未能增强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促进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形成;0.40 g/(kg·BW )试验组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显著增多(P <0.01),小鼠血清的抗体积数在0.20 g/(kg·BW)试验组提高(P<0.05);0.40g/(kg·BW)、0.20g/(kg·BW)试验组均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0.60g/(kg·BW)试验组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各试验组均未能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结论林下山参冻干粉对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定调节作用。
文涛王文思杨鸿武赵翠霞谢韬
关键词:免疫功能体液免疫
2015—2019年辽宁省麻疹病毒基因型及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辽宁省2015—2019年麻疹病毒基因型及流行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获得的53株麻疹病毒(或原始标本),采用RT-PCR法扩增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基因定型,并对流行的麻疹毒株H基因全长1 854个片段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辽宁省共检测到H1a、A和D8 3个基因型病毒,分离到30株麻疹病毒,其中29株为H1a基因亚型,并分为2个分支:Cluster1和Cluster2。H蛋白与疫苗株相比,遗传距离有逐年增大趋势,且在个别氨基酸功能位点上发生了变异,Cluster1所有毒株均在第397位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由脯氨酸(Pro P)突变成亮氨酸(Leu L)。结论辽宁省2015—2019年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基因型为主,且存在不同年份之间麻疹毒株的持续循环传播。H1a基因型麻疹毒株大部分重要的氨基酸功能位点均保持稳定,我国使用的麻疹疫苗对目前流行的麻疹毒株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郝爽王文思方兴王艳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型
珠芽蓼果实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珠芽蓼果实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珠芽蓼果实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按照GB 151930—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实验组动物7 d内未见中毒症状,最大耐受剂量(MTD)>7.50 g/kg体重。Ames试验中各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骨髓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雌雄性别微核形成率与阴性对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为阴性。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本次试验条件下,珠芽蓼果实粉未显示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赵翠霞范文今牛璐王晓丹王文思杨洪武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
辽宁省首次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分离的一株人腺病毒1型重组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人腺病毒(Human mastadenoviruses,HAd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在儿科患者中普遍存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2017年从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一株人腺病毒1型重组株LN2017,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我们首先测定了LN2017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来自8个国家的38个参考株一起,构建了基于全基因组、Hexon基因,Penton base基因,Fiber基因和E3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并用RDP4.97和SimPlot3.5.1软件进行了重组分析。结果显示,LN2017病毒为HAdV-C亚属,其Hexon,Penton base和Fiber基因与HAdV-1高度相似,但是其E3基因和HAdV-2、HAdV-6高度相似。重组分析显示毒株LN2017是一个重组病毒,在E3基因区域和HAdV-2发生了重组,重组区域位于28045-31042。本研究首次证实了LN2017与GenBank中的JX173080(埃及株E13)、MH183293(上海株SH2016)和MH121110(德国株43C1)具有相同的重组方式,在HAdV-1内构成一个独立的分支。未来,有必要对该分支人腺病毒1型重组株的致病性和临床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继续加强对HAdV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邵玉平王作虪任丽萍陈涛方兴任毅郝爽王文思姚文清
关键词:全基因组
2013—2019年辽宁省流行风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3—2019年风疹野病毒基因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风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集2013—2019年辽宁省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风疹病毒E1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2013—2019年辽宁省共分离出31株风疹野病毒。其中29株为1E基因型,2株为2B基因型。29株1E基因型风疹野病毒分成2簇,2013—2015年6株病毒为Cluster1,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参考株RVi-Shandong.CHN-0.02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98.8%和95.7%~97.5%;2019年的23株病毒为Cluster2,与WHO参考株RVi-Kuala Lumpur-MYS-0.01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98.1%和94.0%~94.9%。结论 辽宁省2013—2019年1E基因型仍为优势基因型,但2019年监测到的基因型与辽宁省之前流行的并不相同,之前的1E基因型可能已被阻断。2018年首次检出2B基因型,说明辽宁省实验室监测敏感性正在逐步提高。
郝爽王文思方兴王艳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