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建国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德性
  • 3篇知识论
  • 3篇记忆
  • 2篇证成
  • 2篇知识
  • 2篇内在论
  • 2篇外在论
  • 2篇忘记
  • 1篇当代知识论
  • 1篇道德
  • 1篇德性伦理
  • 1篇德性伦理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信念
  • 1篇性伦理
  • 1篇性伦理学
  • 1篇学系
  • 1篇因果理论
  • 1篇再学习

机构

  • 9篇东吴大学
  • 5篇南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罗格斯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科隆大学

作者

  • 10篇米建国
  • 1篇薛平
  • 1篇叶方兴

传媒

  • 3篇哲学分析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哲学
  • 1篇伦理学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记忆与忘记:一个知识论的探究被引量:3
2020年
记忆通常被视为保存我们过去知识、经验与讯息的“储存室”,但是这个一般的常识观点却会引起下列的问题与困惑:我们究竟把记忆储存于何处?我们又如何储存它们?什么叫作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经验?我们又该如何确保我们的记忆是可靠的?另一方面,忘记则经常被当作是记忆的丧失,或者无法回忆起过去的讯息。在这个理解下,忘记似乎是个和记忆相对立的概念,而且记忆一般都扮演着一个积极与重要的角色,但忘记却是个消极与负面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在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中却显示,忘记不仅对我们在心理上或认知上具有一种积极正面的帮助作用,它也可以在伦理学或知识论上成为一种美德。果真如此的话,忘记这个重要的概念,将为当代知识论的几个主流发展理论带来一连串的困难与挑战。为了解决这个由“忘记”所带来的难题,一个认知者或行动主体必须学习与发展出一套能够同时调节与整合记忆与忘记这两项重要功能的能力或人格特质。
米建国
关键词:记忆忘记德性知识论
一个记忆虚构的因果理论被引量:1
2020年
相对于真记忆,是什么定义了记忆虚构?当前的两个对记忆虚构的解释是“假记忆”和不良基础的记忆,基于无法解释真实虚构、不良基础的记忆以及在良好基础上的虚构之可能性,因而显示出它们是有问题的。记忆虚构要被定义的特征是,它缺乏恰当的因果历史。在虚构的案例中,似乎记得的状态与其对应的过去表征之间,并没有适当的反事实依赖关系。
斯文·博内克郭仲谦(译)米建国
关键词:错误记忆再学习证成反事实条件句
完好之知:信念作为一种“表现”的规范性
2012年
适切的信念,动物性的知识,比起不适切但成功达到目标的真信念还要来得好。适切地注意到的适切信念,反省性的知识,比起只是适切的信念或者动物性的知识还要来得好,尤其是当这个反省性的知识有助于引导第一层次的信念,而使它成为适切的。如此一来,这个信念便是完全适切的,并且这个主体具有完好的知识。
尔尼.索飒米建国
关键词:信念知识论
知态证成:可靠主义和证据主义之争被引量:3
2021年
当代后盖梯尔的知识论发展,主要是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的争议与论辩。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套知识理论的对抗,还需要明辨两个不同的议题与焦点:第一个焦点议题是针对知识的本质与定义,另一个焦点议题则是注重知态证成的本质与定义。针对第一个议题所引发的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我们将其称为知识论的内在论和知识论的外在论之争,而注重在第二个议题的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则可称之为知态的内在论与知态的外在论之争。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态的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的语境中,证据主义与可靠主义对于知态证成这个概念的不同主张与立场。
袁菜琼米建国
关键词:内在论外在论
知识的价值问题
2018年
本文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的价值问题,特别要阐明为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这个宣称本身,会产生所谓"价值的难题"。到底价值难题是个真问题,还是个伪问题?探讨知识的价值问题,如何为当代知识论的发展带来实质的贡献?(价值)问题的来源、问题的诊断、与问题的贡献,将构成本文的三个主要部分。
米建国
关键词:知识
记忆与忘记:一个如识论的探究
2020年
为了解决这个由“忘记难题”为(记忆)知识论所带来的困难,而且是全面地为内在论、外在论,甚至德性知识论所带来的挑战,我们首先必须对“记忆”这个原本所谓的智德、可靠的认知机制与能力或对为我们提供追求知识过程中的证成条件(或形成信念的证据)进行深入的探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在科学的领域中(包括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大脑神经科学)人们已经有很好的理解与进展,并进行了许多科学的实验与实例的探索。
米建国
关键词:大脑神经外在论心理学内在论记忆
法律与认识论:判断的一个说明
2017年
借助索萨(Sosa)关于信念的实施模型,我们提供了法律情形中的优异判断的一个模型。在提供模型的过程中,当代认识论文献对法律,尤其是对法律情形中优异判断的相关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好的审判取决于证据的合适处理,还是实体判决如何构成,二者是不同的。分别由法官和陪审团做出的适切判决之不同也需要讨论。
米建国薛平
关键词:法律认识论
当代知识论的德性转型——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米建国教授学术访谈被引量:10
2016年
2014年,E.Sosa、M.Slote和米建国三人分别代表德性知识论、德性伦理学和中国哲学共同宣称一个德性转向的时代已经来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都存在"德性转向"。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德性知识论:一种是以E.Sosa为代表的"德性可靠论",认为德性知识论要面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面对怀疑论的挑战,它要思考如何通过我们可靠认知机制来获得一种知识上的确定性。这派的影响力更适合当代西方知识论的主流后盖梯尔(Post-Gettier)的传统。另外一派是以L.Zagzebski为代表的德性责任论,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伦理学的架构模型来处理知识论的议题。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osa一派是把知识当做行动在研究,即知识作为行动(knowledge as action),而Zagzebski是在谈知识的价值,即在行动中的知识(knowledge in action)。
米建国叶方兴
两种德性知识论:知识的本质、价值与怀疑论被引量:17
2014年
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由索萨所开创的"建立在卓越能力基础上之德性知识论",我们可称之为"德性可靠论";另一个则是以扎格泽博斯基为首的"建立在人格特性基础上之德性知识论",我们可称之为"德性责任论"。前者以知识的本质为主要考虑,后者则强调在一个更广的框架下知识的价值问题。一般认为索萨用"超验论证"来反对怀疑论,可以证明扎格泽博斯基也运用了相同的反怀疑论策略。
米建国
关键词:怀疑论
智德与道德:德性知识论的当代发展被引量:3
2019年
"德性"这个概念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现代创新的用词。在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厘清,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的想法,"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才得以逐步实现。"德性"作为一个现代创新的用词中,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以"德性"作为"伦理规范性"之依据,而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发展也以"德性"作为"知态规范性"之基础。在这个当代伦理学与知识论之创新想法的交互解释与发展之下,面对与解决道德的规范本质与知识的本质和价值问题,似乎都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当代全球哲学发展开创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米建国
关键词:道德德性伦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