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崇堃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17-2021年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监测结果与登革热风险评估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掌握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规律和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分布,结合广安市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为预防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每年5—10月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户中积水容器进行调查,记录其中阳性容器的数量及类型,采用布雷图指数(BI)表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合2017—2021年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2014版)定性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运用SPSS 17.0软件,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广安市监测期内白纹伊蚊幼虫BI均值为43.41,BI峰值主要出现在6—8月,5年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557,P=0.014),不同月份间白纹伊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919,P=0.036);积水容器幼虫阳性率为11.63%,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为68.55%,不同类型的积水容器之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79,P<0.001);2017—2019年广安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6例,5—10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88.46%,职业构成前3位的是农民(7例)、工人(5例)、家务及待业者(4例),共占报告病例数的61.54%(16/26)。结论 广安市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暴发和区域流行的风险,应加强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严成金肖崇堃
-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风险评估
- 四川省自贡市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调查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选择杀虫剂、制定防蚊灭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种常用杀虫剂,采集城区各方位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在实验室饲养繁殖,取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蚊虫幼虫浸渍法测定不同杀虫剂的LC50,并与敏感品系LC50比较计算抗性倍数(RR)。结果自贡市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RR=1.88)敏感,对敌敌畏(RR=19.75)、溴氰菊酯(RR=19.23)呈中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RR=116.22)、氯菊酯(RR=198.57)呈高抗药性。结论自贡市白纹伊蚊幼虫4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中抗至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高抗药性,用药时需注意,在防蚊灭蚊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
- 肖崇堃郭昌融钟丽君姚菲菲
- 关键词:白纹伊蚊浸渍法抗药性杀虫剂
- 2005—2020年梓潼县新报告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了解梓潼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以下简称HIV/AIDS)流行现状,分析其流行特征,为促进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梓潼县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数据整理后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ɑ=0.05。结果 梓潼县累计新报告374例HIV/AIDS病例。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文昌镇为主(101例,27.01%),其次为许州镇(64例,17.11%)。男性(282例)报告病例数高于女性(92例),男女性别比为3.07∶1;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49岁(241例,64.44%);新报告病例中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数有所上升(55例,11.23%)。性接触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356例,95.19%),其中异性接触传播288例(77.01%)。发病时职业主要为农民(192例,51.34%),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69例,18.45%)。结论 梓潼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逐年增加,今后防治工作应加强对男性、青壮年、农民和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等重点人群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 刘晓琴史映红车双双肖崇堃刘伦光
- 四川省自贡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自贡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其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指导杀虫剂选择和使用,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10月在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对自贡市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并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幼虫富集法和人诱成蚊吸蚊器吸取法采集野外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经实验室混合饲养至F1代,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采用改良寇氏法(Karber氏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贡市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为7-10月,全年BI平均值为8.50,帐诱指数平均值为4.50只/(顶·h)。自贡市全年白纹伊蚊密度呈单峰曲线分布,9月最高,不同环境容器间白纹伊蚊平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94,P=0.231)。白纹伊蚊幼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呈现中等抗药性,对双硫磷和敌敌畏敏感;成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处于可疑抗性水平,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结论自贡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本次监测结果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合理用药,提高控制效果。
- 李春燕田丰源凌远农肖崇堃张福艳
- 关键词:白纹伊蚊化学杀虫剂抗药性
- 四川省一起本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溯源调查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调查四川省2020年12月一起本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为新冠疫情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技术、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感染来源和首例病例感染途径。结果本起疫情共有14例本土病例,病例病毒基因测序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3/B.1.36特征分支,与某隔离点入境病例和隔离点污水标本高度同源,此次疫情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是隔离点的境外输入病例,首例病例可能通过污染的环境或者物品而感染,茶馆聚集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疫情扩散传播。结论加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以及茶馆等娱乐场所的管控,避免环境污染引起的疫情发生。
- 周丽君宋渝丹刘伦光潘明肖崇堃王亮杜训波彭媛李知睿胡风淼罗春花周兴余袁珩
- 2006-2011年自贡市居民户食用碘盐监测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掌握2006-2011年自贡市居民食用碘盐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四川省碘盐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盐碘含量进行定量监测,并对2006-2011年自贡市居民食用碘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自贡市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7.63%、97.57%、96.82%、97.22%、98.03%和97.57%。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1.67%、92.25%、94.27%、95.08%、94.33%和93.63%。结论自贡市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趋于平稳,但非碘盐和不合格碘盐问题局部地区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打击私盐力度,杜绝非碘盐流入市场,加强健康教育,确保居民食用合格碘盐。
- 江国帼钟丽君肖崇堃刘天洁黄伟
- 关键词:碘盐居民户
- 基于现场证据的四川省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动态调整
- 2022年
- 2019年底,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基于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时出台和更新防控方案指导各地开展疫情防控。从现场调查到证据整合,再到形成国家方案,势必耗费较长时间。四川省基于现场证据,不等国家方案更新,及时调整具体措施,提前实施了密切接触者判定时间前推到感染者发病或检出阳性前3 d、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同等管理、粪便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纳入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分区分类管控、圈层管控等措施,起到较好防控效果。提示各地方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应谨慎研究,大胆探索“基于国家方案原则、依据现场确切证据、及时调整具体措施”的模式。
- 唐雪峰冯燎王卓程秀伟刘润友李帆陈剑宇潘明袁珩肖崇堃蒲晨廖如珺钟波毛素玲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
- 自贡市5年间提高居民户食用碘盐的监测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自贡市居民食用盐的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标《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13025.7—1999)中仲裁法,对自贡市居民食用盐进行碘盐检测。[结果]自贡市居民户食用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2003年分别为62.70%、58.80%,2004年分别为83.68%、68.11%,2005年以后均维持在9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市2005年后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达到国家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 钟丽君肖崇堃周敏李津蜀许寒刘欣平郑东海
- 关键词:碘缺乏病居民户食用盐
- 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与疾病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四川省2016—2020年的猩红热病例资料,使用SPSS 24.0软件对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累计报告病例数共10146例。2016—2020年四川省猩红热整体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0.94/10万~3.17/10万之间波动;男性发病率(2.88/10万)高于女性(2.00/10万)(χ^(2)=331.31,P<0.001)。以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以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0.48%;报告发病数最高为成都市(占总病例数的39.91%),最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占总病例数的0.07%)。结论2016—2019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较稳定,2020年四川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采取较严格的防控措施,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提示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猩红热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儿童仍为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加强幼托机构、小学和儿童聚集等场所猩红热监测与防控工作。
- 肖崇堃武依周丽君袁珩
-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
- 2018—2023年眉山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眉山市流感哨点监测结果,为眉山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2018—2023年的眉山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Excel 2019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与ILI样本流感检测阳性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3年眉山市各月ILI占门急诊监测诊室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ILI%)与ILI标本流感检测阳性率之间存在相关性(r_(s)=0.42,P<0.001)。2018—2023年期间眉山市哨点医院采集并检测了7 893份流感样病例标本,其中阳性标本是865份,阳性率10.96%。2018年眉山市流感流行水平较低,流行高峰在1月,优势株为A(H1N1)亚型;2019年流行高峰在冬春季,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共同流行;2020年流感流行水平较低,流行高峰在1月,为A(H3N2)亚型和B(Victoria)系共同流行;2021年流行高峰在秋冬季,优势流行株为B(Victoria)系;2022年出现明显的夏季流行高峰,优势株为A(H3N2)亚型;2023年流行高峰在冬春季,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共同流行,与2019年相似。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检出率在2020年最低,在2019年最高,各年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29.03,P<0.001),在0~4岁组阳性率最低,15~24岁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间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40.27,P<0.001)。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82,P=0.177)。结论 2018—2023年眉山市流感样病例在不同年份、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继续开展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以降低流感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持续做好流感监测工作,为眉山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胡昊李杰周丽君李慧李静黎勇肖崇堃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