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忻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黄河下游藕节形河道游荡趋势演变遥感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河道游荡是黄河下游发生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分析其游荡规律对保护下游滩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游荡问题,本文采用多源国产卫星长时序数列,提出了一种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黄河河道提取方法,解译了黄河濮阳段2013—2022年的河道信息,并以藕节形河道为例分析了其游荡趋势。结果表明,PCA-SVM方法提取的黄河河道完整,沙洲清晰,显著改善了河道与湿地、滩涂分类混淆等问题,解译精度为84.17%,Kappa系数为0.613,精度明显高于最大似然分类法、最小距离分类法和SVM法。对2013—2022年黄河河道游荡趋势分析可知,研究区内藕节形河道游荡趋势明显,河道主槽已从左岸迁移至右岸,至2022年8月仍存在向右游荡迁移趋势,右岸滩区居民点和农田侵蚀加剧,易引发险工出险,导致洪涝灾害。
- 范忻丁来中李莹王文杰程明宋会传高爽耿丽艳李春意
- 关键词:黄河下游遥感
- 变形监测基准的确定被引量:4
- 2017年
- 在研究工程建筑物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或研究地壳形变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变形监测网。选择合适的基准对监测网进行平差后,要根据平差结果给出的信息,分析基准点及监测网的稳定性,尽量排除干扰,求出位移量的最或是值。因此,基准的确定是变形监测的基础。
- 毋利娜范忻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城郊煤矿矿山地表形变监测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煤矿区地表形变的动态监测是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决目前传统测量技术手段无法大面积准确获取矿山地表形变信息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SBAS-INSAR技术,并选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水准测量数据和SBAS-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北斗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监测系统总结地表形变规律,确定下沉系数,最终实现对城郊煤矿地表形变信息的精准监测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成果精度达到±2.3 cm,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
- 范忻
- 关键词:INSAR技术
- 河南地矿CORS省域地面沉降监测与机理分析
- 2024年
- 为了进一步研究省域尺度范围地面沉降,分析河南地矿CORS省域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与其形成机理:针对河南省地面沉降分布特征,采用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HNGICS)的62个基准站数据,时间序列为2012—2019年,获得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无净旋转条件的河南省三维速度场;然后分解三维速度场获得河南垂直速度场,发现河南省地面沉降呈现“西稳东沉”的现象,开封附近出现沉降漏斗;最后将河南省地质图、河南省耕地面积占比、河南省年均降雨量与沉降等值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条件下,河南省地面沉降分布于豫东地区的第四系冲积层,而相同地质条件下,耕地占比和区域年均降雨量是地表差异性沉降的主要原因,如豫东地区耕地约占总面积的70%,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是豫东平原出现沉降漏斗的主要原因。
- 高彦涛张永杰丁来中范忻范忻雷震高胜超李春意
- 关键词:地面沉降
- 乌东矿区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预测
- 2015年
- 土壤侵蚀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正确预测人工开采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文章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调绘、统计分析、历史类比等方法,针对乌东矿区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矿区内土壤侵蚀的强度,其中强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面积增加迅速,轻度侵蚀面积显著减少,无侵蚀和微度侵蚀面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少。
- 范忻万亚豪雍艺
- 关键词:采煤沉陷土壤侵蚀遥感影像侵蚀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