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强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肉桂
  • 1篇肉桂酸
  • 1篇酸酯
  • 1篇酯类化合物
  • 1篇抗血小板
  • 1篇抗血小板聚集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 1篇磺酸
  • 1篇磺酸酯
  • 1篇甲氧基
  • 1篇二磺酸
  • 1篇氨基
  • 1篇

机构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刘秀杰
  • 2篇黄志强
  • 1篇王媞媞
  • 1篇孟侠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4-甲氧基-1,3-苯二磺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寻找新的更高活性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设计制得10个具有4-甲氧基-1,3-苯二磺酸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系列2);并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筛选,评价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推测其构效关系。方法按照前期工作获得的吡考他胺衍生物构效关系原则,进行了目标物设计合成,其结构均经~1H-NMR、IR和MS谱确证。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中PS27的活性最高,超过两个阳性对照药物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PS22、PS23、PS24和PS26等4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或与对照药物相当。与磺酰胺类化合物相比,磺酸酯类中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比例更高,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黄志强王媞媞刘秀杰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3-苯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015年
3-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即肉桂酸类化合物,合成方法中以Perkin缩合法和Knoevenagel缩合法最为普遍,为了解两个反应在相关合成中的异同,本研究分别以间硝基苯甲醛和对硝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采用两个方法制得间硝基肉桂酸和对硝基肉桂酸;并分别经硫化钠和硫氢化钠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制得间氨基肉桂酸和对氨基肉桂酸.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noevenagel法比Perkin法收率提高8.0%以上;采用硫化钠还原比采用硫氢化钠收率提高10%以上.
孟侠史天恩黄志强刘秀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