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
-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天擎的网格实况插补站点服务构建及应用
- 2025年
- 针对极端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因自动气象站冲毁、通信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观测数据采集或传输中断,无法及时汇交数据等问题,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数据全流程角度,分析采用网格实况分析产品插补到对应缺失站点的数据上下游关系,以此开展灾害天气预警与应急决策服务的可行性。通过调用高分辨率多源融合网格实况分析产品研发任意位置服务接口,提出国省协同插补服务、气象数据业务系统(Meteorological Da-ta Operational System,MDOS)订正插补服务、专题库插补服务的思路和方法,阐述其主要流程和关键实现技术。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在数据一致性、服务时效性等方面优缺点,给出适宜国省联合应急或省内快速服务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优插补方案。结合3个典型强降水致灾天气过程的效果检验,以及突发事件气象服务保障实际应用表明:多源融合网格实况插补站点服务流程方法可及时有效填补观测缺失值,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服务中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撑意义。
- 何林张雅斌肖卫青霍庆吉庆冯洁琼
- 关键词:插补服务接口专题库
- 面向业务保障的省级气象广域网络优化升级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省级气象部门骨干网络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不同线路没有实现负载分担,备用线路往往带宽闲置;省市间"不对称路由"对远程视频会议等业务的效果有影响;没有针对不同的业务做带宽控制,不同业务间存在相互影响等,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引入策略路由对数据传输进行分流,同时发挥出多条线路的效益,实现了负载分担,并克服了"不对称路由"的现象,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引入一系列QoS(服务质量)策略,对线路上不同业务占用带宽进行管理,既保证实时数据传输和视频会议`等关键业务的带宽,同时又为其他业务提供了动态的带宽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经过测试,整个网络的优化升级,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可以为其他部门网络设计提供较好的借鉴。
- 燕东渭杨艳王垒何林李珍
- 关键词:气象业务广域网
- 基于KNN算法的区域气象站电源故障预测模型研究应用
- 2025年
- 电源故障已成为影响区域气象站数据及时性和完整性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率,提出基于K-最近邻(K-NearestNeighbor,KNN)算法的电源故障预测模型。利用渭南市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85个因电源系统故障导致的区域气象站报文缺测记录,提取每例故障发生前10d回传电压数据标记为“故障”样本,再随机选取该时段内335条无电源异常的连续10d的逐小时电压数据标记为“正常”样本,共计420条数据作为训练与测试样本。计算每条数据的统计学特征并归一化处理后再优选特征子集,最后训练并评估KNN分类器。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KNN模型准确率(Accuracy)为0.95、精确率(Precision)为0.95、召回率(Recall)为0.81、F1-score为0.88、AUC值为0.90。2022年9月至12月的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模型成功地提前标记了所有故障实例(漏报率为0),但在连续低温寡照的天气条件下,该模型显示出较高的误报率。该方法对于提高电源故障预判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为后续进一步结合天气要素、站点环境等多源信息建立精细化模型提供了参考。
- 杨肖珂冯典何林杨少康
- 关键词:KNN算法区域气象站电源故障
- 我国气温网格预报检验及客观订正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气象局自2014年启动无缝隙精细化网格天气预报业务,高分辨率的智能网格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目前的主推业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数值模式统计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气温网格预报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在总结现有气温网格预报精细化检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单模式订正、多模式集成释用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值模式释用技术在气温网格预报客观订正领域的最新进展,阐明了不同方法在气温网格预报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气温网格预报需要吸纳更加多源的前沿研究成果,充分挖掘数值模式内在预报信息,使得预报向更加智慧化方向迈进。
- 刘嘉慧敏潘留杰戴昌明戴昌明何林胡启元
- 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被引量:13
- 2017年
- 依托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简称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数据环境,研发B/S架构的陕西省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CIMISS所接入的各类资料及本地特色数据的查询下载、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离线定制等功能。该系统的建成对于提高陕西省气象部门省级数据环境的共享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用户"看不到数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何林邓凤东李亚丽郭江峰
- 关键词:数据共享数据服务
- 基于ElasticSearch的气象大数据原型系统
-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ElasticSearch智能搜索引擎的气象大数据原型系统的搭建方案,通过实现结构化气象数据同步、典型应用场景测试、业务系统接入等流程,将大数据原型系统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系统)进行...
- 何林邓凤东曹波王垒高宇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渭南市2015—2017年典型霾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MICAPS资料、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15—2017年渭南市11个典型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渭南市典型霾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特征,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典型霾天气过程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中细颗粒物(PM 2.5)是PM 10的主要组成成分,PM 2.5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粗颗粒物,严重污染期间PM 2.5和PM 10二者日变化明显且基本同步。严重污染期间,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呈两槽一脊型,陕西处于暖脊前部、长波脊前底部,相应的700 hPa青藏高原上有短波槽,短波槽前有弱偏南气流发展;而空气质量转好时,中高纬度环流形势明显变化,陕西上空锋区加强,伴随地面东移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关中对流层低层偏北气流加强。PM 2.5质量浓度与过去1小时降水量、气温、海平面气压、10分钟平均风速负相关,与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总云量正相关。
- 吉庆武麦凤何林陈洁
- 关键词:PM气象要素
-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算法集约化环境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3
- 2024年
- 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发展和“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是实现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2020年中国气象局提出构建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为云、气象业务系统为端的“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明确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作为关键基础技术平台的定位。加工流水线作为气象算法的集约化环境,应用数算一体、高效任务调度、可视化流程编排、容器等技术,实现气象算法的统一管理与高效集约调度运行。2021年加工流水线业务运行,支撑全国202个业务系统的实时运行,业务系统性能提升1~10倍,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对提升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强业务系统的协同性、加速“云+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进程和推进气象业务集约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 霍庆何文春何林高峰陈士旺徐拥军
- 关键词:算法库任务调度集约化
- “秦云工程”气象数据对接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 2020年
- 依托以CIMISS为核心的省级集约化气象数据环境,通过架构分析、接口定制、数据同步、存储和数据服务等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实现"秦云工程"气象云的数据对接。为开展其他行业大数据接入"秦云工程"并进行交换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 何林何林吉庆燕东渭李亚丽
- 关键词:大数据气象数据服务接口
- 陕西省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云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
- 为适应“云+端”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实现核心业务应用系统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运行,从数据流分析、算法剥离、服务接口调用、监控对接等环节入手,提出陕西省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云化改造”的总体技术思路。对数据源切换、产品回存与发布、算法改造与重构、监视和告警信息发送、中间件服务和应用端改造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并选取核心数据源时效、数据产品存储时长、算法运行效率、产品共享效果等关键指标对比改造前后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云化改造”,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实现由“天擎”云服务提供支撑,应用端更为精简和轻量化;数据流得到合理优化,数据产品避免了重复存储和搬移,集中管理、时效更高;算力、存储资源迁移到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核心算法和数据产品的规范化发布与共享;业务监控统一纳入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减轻了繁重的运维工作。在“硬件、数据、流程、平台、监控”等气象信息系统集约化方面的效益显著提升。
- 何林吉庆霍庆戴昌明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