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1篇导航
  • 1篇修复软骨缺损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锁钉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置钉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缺损
  • 1篇软骨细胞
  • 1篇软骨细胞移植
  • 1篇软骨组织
  • 1篇软骨组织工程
  • 1篇射线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指标
  • 1篇锁钉
  • 1篇图像

机构

  • 3篇南阳医学高等...
  • 2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郭红斌
  • 3篇余伟
  • 2篇蔡中立
  • 1篇李民阳
  • 1篇王蕾
  • 1篇刘东升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与CT三维图像导航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的对比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临床上颈椎椎弓根导航方法相对较多,均能提高围术期置钉准确率,但是这些导航系统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图像质量不高、操作复杂繁琐、实时性差或导航存在创伤性等,难以达到预期的置钉效果。目的:对比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与CT三维图像导航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率。方法: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n=45),徒手组在X射线透视辅助下徒手法置入13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三维导航组在CT三维图像导航下置入12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记录2组置钉时间、出血量;2组术后均行CT平扫,完成三维重建,比较2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1)三维导航组围术期置钉优良率95.3%显著高于徒手组88.6%(P<0.05);(2)三维导航组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组(P<0.05),置钉出血量显著多于徒手组(P<0.05),导航匹配时间及辐射量小于徒手组(P<0.05);(3)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维导航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4)三维导航组并发症发生率7%低于徒手组16%(P<0.05);(5)结果提示,与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置钉相比,CT三维图像导航能提高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提高手术安全和精确性。但是CT三维图像导航置钉方法操作相对繁琐,耗费时间较长,造成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钉方法。
余伟王蕾何思峰郭红斌刘东升
关键词:X射线透视
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在骨科植入物内固定中的骨折定位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传统骨科内固定时主要采用C臂机完成体表定位,但是C臂机对人体产生的损伤较大,固定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痛苦。目的:探讨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在骨科植入物内固定中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C臂机组和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组,每组13只。2组大白兔均模拟软组织异物定位、骨折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脊柱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定位3种内固定方法,C臂机组采用C臂机进行定位导航,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组采用X射线进行定位导航,比较2组定位方法对大白兔内固定置入的定位、导航效果。结果与结论:(1)与C臂机组相比,光辅助X射线体表定位组在软组织异物定位、骨折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以及脊柱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定位中定位导航所需要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位移及角度偏差显著减小(P<0.05);(2)结果表明,采用X射线对骨科内固定物进行定位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实用性较高,能获得较高的性价比,能提高内固定物置入准确性,缩短固定时间。
郭红斌郭迎新余伟丁春萍蔡中立
关键词:骨折骨科植入物内固定X射线脊柱椎弓根螺钉
膝关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MR成像评价生物力学指标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磁共振(MR)检查目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MR检查可以发现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病变。目的:磁共振成像观察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后软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随访12个月,分别于移植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软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经比较,移植后3,6,12个月患者的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和娱乐、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较移植前均出现显著提高(P<0.05)。(2)患者软骨生物力学MR成像:移植后3个月,患者的软骨缺损部位均大的部分得到良好的填充;移植后6个月,移植软骨与周围软骨基本处于完全整合状态;移植后12个月复查,修复组织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呈现出良好的一致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区的T2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情况。且移植后3,6,12个月的T2值均显著小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12个月的T2值均显著小于移植后3个月(P<0.05);移植前与移植后3个月,移植区的T2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区(P<0.05)。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了解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软骨修复的生物力学情况,掌握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随访方式。
郭红斌郭迎新余伟丁春萍蔡中立李民阳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缺损生物力学T2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