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栋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砂体
  • 2篇盆地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格架
  • 1篇旋回
  • 1篇盐下
  • 1篇盐岩
  • 1篇延长组
  • 1篇延长组长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砂体分布
  • 1篇深水
  • 1篇松辽盆地
  • 1篇松辽盆地南部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坡折带
  • 1篇西斜坡区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3篇冯栋
  • 2篇秦雁群
  • 1篇王兆明
  • 1篇张新顺
  • 1篇温志新
  • 1篇客伟利
  • 1篇王红亮
  • 1篇王启明
  • 1篇彭轶东
  • 1篇周红飞
  • 1篇崔龙涛
  • 1篇周展

传媒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区青一+青二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区青一+青二段砂体较为发育,为了研究其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该区青一+青二段发育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该旋回内部发育的转换面,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特征明显,中期基准面旋回一般具有对称性特征,上升与下降半旋回均比较发育;长期基准面旋回具有不对称性特征,以发育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砂体的展布受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较明显,斜坡坡折带上部为三角洲前缘发育区,下部的凹陷区主要为半深湖泥质与滑塌浊积扇体发育区;下降半旋回部分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升半旋回部分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体。该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周展冯栋王红亮周红飞王启明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基准面旋回松辽盆地南部
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沉积特征、模式及油气成藏被引量:6
2014年
近年来,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陆续取得重大发现。根据已发现的深水油气田特征,结合该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认为: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形成背景是南美与非洲板块白垩纪差异裂解,沉积环境为障壁条件局限湖泊沉积,岩性主要为灰岩、藻灰岩,多位于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地带。其沉积过程主要是板间差异裂解,受南部瓦尔维斯火山脊阻挡作用,水体逐渐变浅,局部高地及斜坡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当周期性灌入的海水不足以抵消古盐盆蒸发量时,盐岩开始析出,持续欠补偿发育的古盐盆形成巨厚的盐岩沉积。该套碳酸盐岩储层受盐岩控制作用明显,其油源来自下部裂谷期湖相泥岩,油气主要是经断裂、不整合短距离运移,在构造高部位且连续性盐岩发育区形成有效储层,盖层为上覆盐岩,以构造和地层圈闭为主。
秦雁群温志新王兆明冯栋客伟利张新顺
关键词:南大西洋深水盐下碳酸盐岩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7古地貌与砂体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镇北地区延长组是油气挖潜的主要目的层,其砂体类型和分布受古地貌控制。以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的古地貌恢复可以为砂体的成因和分布提供依据。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研究区精细地层格架,将长7划分为1个中期旋回和5个短期旋回;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采用优化后的回剥法定量恢复研究区古地貌。结果表明:镇北地区主要发育坡折带,长73时期湖侵范围最大,坡折带较陡,东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砂体;长73至长71时期,基准面下降,坡折带和沿湖岸线分布的河口坝砂体逐渐向湖区推进,坡折带逐渐变宽缓,其下的滑塌岩较发育;长71末期,基准面上升,坡折带和砂体逐渐向陆退缩。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导致沉积地貌发生改变,坡折带随之发生迁移,砂体成因和分布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该研究对寻找有利油气目标区具有借鉴作用。
崔龙涛冯栋秦雁群彭轶东
关键词:古地貌坡折带砂体分布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