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书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发病
  • 4篇发病率
  • 3篇梅毒
  • 3篇感染者
  • 3篇病毒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性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HIV-1
  • 1篇带菌率
  • 1篇野鼠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机构

  • 15篇宜宾市疾病预...
  • 3篇宜宾市第二人...
  • 2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1篇阿坝卫生学校

作者

  • 15篇李万书
  • 3篇于力力
  • 3篇伍秀敏
  • 3篇黄晓玲
  • 2篇张念军
  • 2篇余刚
  • 2篇朱建军
  • 2篇何俊
  • 2篇谢欣
  • 2篇曾宏
  • 1篇余小平
  • 1篇许欣
  • 1篇侯明书
  • 1篇李春雷
  • 1篇栾荣生
  • 1篇石慧
  • 1篇刘容珍
  • 1篇任春琼
  • 1篇李凌刚
  • 1篇张红

传媒

  • 5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4年宜宾市钩体病疫情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野鼠种群和野鼠带菌率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2010—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及监测分析,探讨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危险关键控制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夜夹法布夹监测鼠密度、鼠种;采集鼠肾做钩端螺旋体培养及鉴定;采集健康人群血清用显微镜凝结实验(MAT)进行抗体测定。结果 7个区县报告钩体病例41例,年均发病率0.18/10万;健康人群血清500人份,钩体病抗体阳性率31.0%;布鼠夹10207夹次,捕获野鼠140只,鼠密度为13.7‰,黑线姬鼠51只占比为36.4%、褐家鼠33只占比为23.6%、小家鼠31只占比为22.1%;鼠肾培养111只,培养出钩端螺旋体5株,带菌率4.5%,黑线姬鼠4只带菌,占比为80%。结论 2010—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钩端螺旋体病处于较低水平,疫情均为散发,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出现下降,监测点野鼠密度较低,优势鼠种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黑线姬鼠钩端螺旋体带菌率较高。
黄雁林韩风池李万书伍秀敏卓超界李凌刚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疫情鼠情监测
宜宾市2022-2024年HIV-1抗体阴性和不确定样本HIV-1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HIV-1抗体阴性和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补充试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宜宾市2022-2024年HIV-1抗体确证检测结果为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022-2024年共收到1 355例筛查阳性样本。三代抗体试剂初筛和复检有1 051例,其中确证结果阴性59例、不确定60例、阳性932例;四代抗原抗体试剂初筛和复检有304例,其中确证结果阴性42例、不确定38例、阳性224例。对145例确证结果阴性和不确定样本开展了病毒载量检测,其病毒载量结果 102例为阴性(未检出),2例在40~5 000拷贝/mL,41例(28.67%)为阳性(>5 000拷贝/mL,其中15例>1×10~7拷贝/mL)。HIV-1抗体确证阴性样本核酸检出率为19.28%,不确定样本核酸检出率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6,P<0.05)。结论 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筛查HIV抗体阴性和不确定率均高于第三代试剂,宜宾市HIV确证阴性和不确定样本核酸阳性率较高,通过核酸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尽可能地发现了急性期感染者。在进行补充试验时,建议对于HIV-1抗体阴性和不确定样本及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以尽早发现感染者,遏制疫情传播。
黄晓玲毛启培牟友林梁俐李万书曾宏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核酸
宜宾市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宜宾市各类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发现传染病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今后全市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宜宾市10个区县的托幼机构进行抽样,每区(县)抽取县城公立、私立和乡镇幼儿园各1所,共计30所,并对抽中的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县城公立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较好,县城私立托幼机构次之,乡镇级托幼机构较差。结论宜宾市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在私立和乡镇幼儿园,各级疾控和医疗单位应对其加强指导和培训,以提高防控能力。
李万书黄雁林伍秀敏
关键词:托幼机构传染病
宜宾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宜宾市2004~2010年乙型脑炎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对宜宾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7年间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357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03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29/10万。全市10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7~9月,年龄集中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结论 7年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以散发为主,发病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李万书易方莲卓超界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死亡率
2018—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分析2018—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情况,为宜宾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宜宾市奇数月新报告HIV-1病例进行新近感染鉴别检测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新发感染率和影响因素的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2021年宜宾市奇数月新报告HIV-1感染者7712例,其中新近感染932人,新近感染率为12.09%,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49∶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77.74%),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51.91%),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58.60%),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98.57%)。结论宜宾市HIV-1新发感染率在全省相对偏低,性别、年龄、婚姻、传播途径以及样本来源为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持续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对男性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检测发现力度、不断提升溯源调查效率等,是当前宜宾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和重点。
黄晓玲曾宏毛启培罗朝体刘燿梁俐罗丽娟韦茂陈睿婕牟友林李源李万书
关键词:HIV-1
2007-2016年宜宾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了解宜宾市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宜宾市近十年网报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宜宾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 5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55/10万,2016年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93.62%,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不详为主,占71.90%;男女性别比为1∶1.43;男性20~44岁年龄组和6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较高,女性20~39年龄组发病最多;梅毒发病率以隐性梅毒为主;发病地区以经济状况较好和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为主,但年均增长率以贫困地区为高。结论近10年宜宾市梅毒发病率呈现增长后略有下降的特征,但仍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提升网络直报的准确性,对梅毒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朱建军谢欣于力力何俊翁庆忠李万书
关键词:梅毒发病率流行病学
宜宾市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宜宾市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总结流行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收集2004年宜宾市麻疹流行病学、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和人口学资料。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我市麻疹发病率上升,长宁县最高为26.67/10万。发病以3~4月发病最多。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结论:当前常规免疫报告中存在虚报、谎报现象。加强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人群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宣传是当前宜宾市疾控这些疾控中心今后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工作。
余刚赖仁红侯明书李万书栾荣生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预防接种
2016-2018年宜宾市50岁及以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宜宾市2016-2018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疫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该人群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宜宾市2016-2018年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相关信息,对病例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以及CD4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6-2018年宜宾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5 217例,构成比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为2.51∶1,平均年龄64岁,职业以农民为主(80.39%),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47.42%)和离异或丧偶(46.44%)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81.29%);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9.46%),男女异性传播构成比均为99.46%;异性传播表现形式以商业性行为为主(64.80%),男性以商业性行为为主(84.92%),女性以非婚非商业为主(60.99%);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以小于350个/μl为主(73.33%);各年男性CD4细胞检测结果小于350个/μl的构成比均多于女性。结论宜宾市50岁及以上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疫情发展迅速,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应针对该人群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
陈静瑶李万书梁俐余刚肖权泉余小平任春琼
2017—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晚发现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宜宾市2017—2021年新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及晚发现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宜宾市青少年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7—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晚发现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晚发现多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21年宜宾市新报告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402例,其中学生58例,学生病例的报告年份、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户籍、感染途径与其他职业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73例接受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感染者中晚发现137例,占比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报告年份在2021年的晚发现高于2017年(OR=2.947,P=0.005);2018年(OR=0.464,P=0.008)、2019年(OR=0.423,P=0.002)的晚发现风险低于2017年;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人群晚发现的风险(OR=1.726,P=0.014)高于同性传播人群,农民/民工晚发现风险(OR=2.642,P=0.020)高于学生人群。结论宜宾市青少年HIV/AIDS病例晚发现率高,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及农民工群体的防控,加强宣传教育,极高检测意识,在早发现环节上加大力度。
贾梦龙杨晓虹李万书辛军国梁俐陈卫中罗丽娟
关键词:HIV/AIDS
2008-2011年宜宾市手足口病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宜宾市近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以利于更好的制定相应防控措施,规范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以及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方法查阅2008-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及其监测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电子表格Excel2003软件,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处理。结果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数最多的是5月份累计发病达226病例,占总病例23.4%;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在低年龄组,以1~2岁为主共589例,占总病例的61.0%;男女比列为2.13∶1(657∶308),以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669例,占总病例的69.3%。实验室确诊的病例99例,其中66例是EV71型。结论宜宾市手足口病发病主要在5月份,以1~2岁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男性多于女性,实验室检查以EV71型为主。
张念军黄雁林李春雷李万书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