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倩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干旱
  • 1篇弹性力
  • 1篇抵抗力
  • 1篇云杉
  • 1篇植被
  • 1篇中国植被
  • 1篇祁连山西段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海云杉
  • 1篇西段
  • 1篇径向生长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高原区
  • 1篇海拔
  • 1篇干旱事件
  • 1篇补偿性生长
  • 1篇不同海拔

机构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作者

  • 3篇李倩
  • 2篇焦亮
  • 2篇张鹏
  • 1篇朱国锋
  • 1篇李倩
  • 1篇张鹏
  • 1篇赵军
  • 1篇胡鹏飞
  • 1篇王凯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植被对干旱弹性力的时空特征
2025年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威胁着植被格局和功能的稳定.然而,不同区域植被对干旱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评估了2000~2022年中国植被对干旱响应的时空格局,利用抵抗力和恢复力指数进一步量化了中国不同区域植被对干旱的弹性力,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揭示了影响植被弹性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干旱降低了中国不同区域植被的覆盖度,且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2)植被对干旱的抵抗力表现为南方地区(0.441)>青藏高原地区(0.350)>北方地区(0.338),而植被对干旱的恢复力表现为北方地区(0.495)>青藏高原地区(0.456)>南方地区(0.428);(3)植被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阐明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植被对干旱响应的地理格局和机制,为准确预测干旱胁迫下的植被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魏梦园焦亮张鹏张鹏张鹏李倩金铭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
黄土高原区不同降水相态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5
2016年
以1960~2013年黄土高原区及周边58个气象站的地面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对黄土高原区不同降水相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区雨、雪分界线在35°N附近,以北区域以降雪为主,以南且110°E以西的区域以降雨形态为主。该分界线附近是雨夹雪的多发区。黄土高原区降雨有明显的年际波动,而降雪的波动不是很明显,雨夹雪和雾(露、霜)这几种降水相态年际波动较小且趋势一致。液态降水、降雪呈减少趋势,雪、雨夹雪、雾(露、霜)呈增加趋势。雪、雨夹雪、雾(露、霜)均存在显著的准30 a的振荡周期,此外,这4种降水相态还存在15 a、10~12 a、5 a中小尺度的周期。
刘原峰朱国锋赵军李倩胡鹏飞王凯潘汉雄
关键词:黄土高原
干旱强度影响祁连山西段不同海拔青海云杉的生长恢复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森林退化和树木生长速率下降甚至死亡。了解干旱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机制,量化干旱强度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该研究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祁连山西段3个海拔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并基于抵抗力、恢复力、弹性和生长偏离程度比较树木径向生长对不同强度干旱事件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3个海拔树木径向生长均对6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响应最强,尤对后者更为显著,说明干旱胁迫强烈限制树木径向生长。2)3个海拔树木径向生长随干湿变化而显著变化;随着干旱强度增强,树木应对干旱事件的抵抗力下降,恢复力上升。3)在中等和极端干旱事件后,3个海拔树木均表现出补偿性生长,但这种补偿性生长是短暂的,在第二年就基本回到干旱前的生长状态;3个海拔树木在严重干旱事件后第一年没有表现出补偿性生长。因此,严重干旱事件后第一年的生长动态是预测青海云杉生长恢复的关键。
张鹏焦亮薛儒鸿魏梦圆杜达石吴璇王旭鸽李倩
关键词:干旱事件补偿性生长径向生长青海云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