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蓉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储层
  • 6篇四川盆地
  • 6篇盆地
  • 6篇茅口组
  • 4篇雷口坡组
  • 4篇二叠系
  • 4篇白云岩
  • 3篇灰岩
  • 3篇储层特征
  • 2篇岩化
  • 2篇岩化作用
  • 2篇岩溶
  • 2篇山岩
  • 2篇泥灰岩
  • 2篇栖霞组
  • 2篇企业
  • 2篇主控因素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国有企业

机构

  • 20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0篇李蓉
  • 9篇李素华
  • 8篇石国山
  • 6篇宋晓波
  • 5篇朱兰
  • 4篇许国明
  • 4篇胡昊
  • 3篇林辉
  • 3篇隆轲
  • 2篇卢齐军
  • 2篇王琼仙
  • 2篇王东
  • 1篇王国荣
  • 1篇尤东华
  • 1篇张庄
  • 1篇孟宪武
  • 1篇王腾
  • 1篇王东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当代石油石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化工管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井研地区火山岩岩相类型及储层分布被引量:9
2022年
四川盆地西南部井研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勘探领域取得油气突破,但火山岩岩相类型多样、地震反射特征差异明显、取心资料少、储层薄且分布规律不清,因此,进一步落实井研地区火山岩岩相及优质储层分布对该区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钻井数据建立火山岩储层正演模型,模拟影响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变化的因素,建立火山岩岩相和储层识别模式;在单井旋回期次、岩性、岩相和地震波形分析基础上,利用地震相、地层厚度、相干体、三维可视化等多种手段确定火山岩岩相类型及分布;在火山岩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利用波阻抗和神经网络反演多种方法确定火山岩上、下储层分布;最终结合火山岩有利岩相、储层厚度、断裂、裂缝分布,圈定优质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井研地区发育爆发相、火山通道相和溢流相3种岩相类型,火山岩分布相对稳定,内部发育2套储层,爆发相下储层发育时明显影响火山岩底部地震反射;多种方法综合预测火山岩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和西南部,基底断裂、裂缝发育叠合区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区。研究结果对井研地区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素华贾霍甫胡昊李蓉余洋
关键词:二叠系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雷四3亚段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根据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和地化分析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白云岩分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藻纹层白云岩三种类型,储集空间分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藻间溶孔、窗格孔和溶洞四种类型;白云岩结构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呈薄层叠置形态;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大量晶间孔,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准同生期和表生期溶蚀形成的孔隙后期易被胶结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破坏;埋藏期溶蚀作用能有效改善前期被破坏的孔隙,提高储层物性,是储层形成的关键。该研究成果为川西坳陷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李蓉许国明宋晓波隆轲王东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多口钻井在该套白云岩钻揭高产工业气流。在大量岩心、薄片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验测试资料,针对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白云岩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储集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水体浅且海平面变化相对频繁,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同时期海水,形成了横向展布稳定的巨厚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在浅埋藏阶段及以前就已经形成,发育泥晶白云岩、微—粉晶半自形—自形白云岩和少量粉—细晶半自形白云岩,地球化学数据也显示白云岩形成时间较早;浅埋藏阶段形成大量晶间孔,控制了后期侵蚀性流体以弥散状渗流,导致研究区白云岩储集层以层状孔隙型或针状溶孔型为主。
李蓉胡昊许国明王琼仙宋晓波隆轲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化作用
川西新场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裂缝分布特征及预测被引量:10
2022年
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近期,川西新场地区首次在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试气获工业气流,溶蚀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如何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成为推动该地区勘探进程的关键。利用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明确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并采用相干、倾角、方位角和曲率属性等地震裂缝预测方法识别裂缝发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以中低角度为主,走向为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和近东西向;研究区中东部构造裂缝相对发育,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西南部发育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网状”层间裂缝,其中北东向裂缝规模较大。综合多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预测结果与新钻井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评价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朱兰李素华余洋李蓉石国山许国明
关键词:风化壳裂缝成像测井曲率属性雷口坡组
构建油品销售企业直分销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2025年
本文着眼于油品销售企业实际,以“全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统筹“业务部门职能监督与纪检专责监督”两条主线,通过“三类预警”“三类教育”“四项治理”“双重震慑”等系统化、动态化、闭环化之措施,构建直分销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体系。通过“人防+技防”“制度+科技”“惩戒+教育”的多维联动,提升监督效能,防范化解潜在风险,促进直分销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国有企业廉洁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李蓉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岩石微相特征及储层成因——以华蓥山二崖剖面为例被引量:8
2023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张庄宋晓波苏成鹏李蓉王东石国山
关键词:沉积环境储层岩溶作用
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缝洞充填物特征及成因——以A1井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不断取得天然气发现,其泥灰岩的储集空间成因机制已成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厘米级缝洞型储集空间是茅口组一段新发现的储集空间类型之一,相关研究尚未公开报道。以四川盆地A1井为例,在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缝洞充填物特征及成因。茅口组一段缝洞中方解石胶结物与泥灰岩基质具有相似的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布特征,表明方解石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溶解再沉淀;与泥灰岩相比,缝洞方解石胶结物的变价元素(V、Cr、U、Mo)、稀土元素(REE)含量降低,而微营养元素(Ni、Cu、Zn)含量升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性迁移规律;方解石与泥灰岩基质的Mn与Sr含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揭示了成岩流体的海水亲缘属性,进一步表明其与大气淡水、深部热液流体无关。晚侏罗世以来的侧向构造推覆挤压力,形成了川东南地区滑脱断层及相关褶皱体系,在此过程中可能导致了茅口组泥灰岩变形并产生了厘米级裂缝空间。泥灰岩在后续压实—压溶作用(包括侧向压溶)等形成的成岩流体为缝洞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提供了物质来源。
孟宪武尤东华李蓉宋晓波张力钰朱兰
关键词:黏土矿物泥灰岩茅口组四川盆地
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李蓉隆轲宋晓波许国明王琼仙王东
关键词:雷口坡组
页岩气超高压往复泵工作腔压力测试与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以用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的超高压往复泵为研究对象,为探索提高泵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的解决思路,开展了泵工作腔内压力变化规律及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力学基础理论,定性地分析了泵阀开启、关闭时刻点的工作腔内压力变化。搭建了全尺寸超高压往复泵工作腔压力测试台架,获得了4种柱塞冲次和5种排出管汇压力下的泵腔压力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排液冲程中柱塞冲次和排出管汇压力对工作腔压力降低的滞后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工作腔压力在临近峰值的高压区间内会产生“M”型压力冲击特征,对此特征的分析将为进一步分析阀箱内壁疲劳失效原因、优化泵阀运动机理提供解决思路及实验依据。
王国荣王腾李蓉王斐
关键词:往复泵液力端泵腔工作压力
四川盆地西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及成藏特征
2025年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和成藏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将岩溶储层进行分类,优选地震属性进行分布预测,分析了不同类型岩溶储层的成藏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位于有利的古地貌单元内,发育顶部岩溶、层间岩溶、与断层相伴生岩溶及岩溶塌陷4种类型岩溶储层,地震纹理熵属性对层间断溶体、岩溶塌陷刻画精度较高;研究区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断裂、裂缝高效输导”的油气成藏模式,古地貌、不同类型岩溶储层分布、断裂和裂缝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着茅口组气藏的分布。研究成果为该区茅口组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撑。
李素华贾霍甫卢齐军李蓉苏成鹏朱兰
关键词:古地貌成藏特征茅口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