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昊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机器人
  • 2篇折纸
  • 2篇双稳
  • 2篇双稳态
  • 2篇相互作用
  • 2篇径流
  • 2篇撑杆
  • 1篇弹力
  • 1篇地下空间
  • 1篇地形
  • 1篇电动
  • 1篇电机
  • 1篇多功能机械
  • 1篇盐度
  • 1篇应变计
  • 1篇张拉整体
  • 1篇张拉整体结构
  • 1篇正方形
  • 1篇支撑杆
  • 1篇制作方法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3篇杨昊
  • 7篇王吉
  • 6篇张捷
  • 3篇欧素英
  • 2篇刘凯文
  • 2篇高军
  • 2篇程诚
  • 2篇田枫
  • 1篇杨清书
  • 1篇刘锋
  • 1篇郭晓娟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折纸的软体滚动构建块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折纸的软体滚动构建块,涉及可变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软体单元,软体单元能够发生扭转变形以使软体单元的两端相向靠近;两件加强单元,两件加强单元分别固定于软体单元的两端;若干件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以软体单元的...
吴嘉宁王吉赵郁文黄泽翔陈政张振鹏麦天宇杨昊马克
一种基于模具牺牲的折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具牺牲的折纸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模具制备:根据目标折纸结构进行牺牲模具的3D模型构建,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逐层打印且边打印边固化,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形成所需的牺牲模具;模具的清洗:牺牲...
吴嘉宁王吉黄泽翔赵郁文陈政张振鹏麦天宇杨昊马克
一种基于弹性理论的隧道内壁多点式连续激光变形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弹性理论的隧道内壁多点式连续激光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隧道内壁上布设传感器组件的步骤;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激光测距仪和应变计;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采集的数据进行隧道内多...
倪芃芃 陈子豪 宋跃均杨昊 贾鹏蛟程诚刘凯文高军 巫志文
一种基于蜡模芯脱模的硅胶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道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蜡模芯脱模的硅胶波纹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大硅胶模具;2)制作小硅胶模具;3)利用大硅胶模具制作半蜡模芯;4)利用大硅胶模具和小硅胶模具将半蜡模芯制作成完整的完整...
吴嘉宁 胡进博 郑宇铨杨昊张捷
一种软体机器人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运动单元,第一运动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座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底端与第二支撑座活动连接;第二运动单元,第二运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座、第四...
余树东王吉 赵郁文杨昊 钟琰彬 马克张捷 黎胜鹏 吴嘉宁
一种软体机器人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运动单元,第一运动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座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底端与第二支撑座活动连接;第二运动单元,第二运动单元包括第三支撑座、第四...
余树东王吉赵郁文杨昊钟琰彬马克张捷黎胜鹏吴嘉宁
河口三角洲径流和潮汐相互作用模型及应用被引量:12
2017年
受径流影响和调制,径优型河口潮汐的非线性作用强,潮汐调和分析和预报误差大。文章在调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河口三角洲内径潮相互作用机理,假定河道地形变化微弱,采用实测潮水位和上游径流量,建立径流和潮汐调和分析(river-tidal harmonic analysis,简称RTHA)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径流和潮汐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珠江河口年尺度的潮水位数据,RTHA模型分析和预报的标准误差0.12~0.17 m,方差贡献(相关指数)为91%~98%,特别是在径流作用强的河口三角洲中上段,RTHA模型结果远高于传统的调和分析和预报结果,可以以较高精度分离径流和潮汐信号。利用该回归模型对珠江径流影响下非线性潮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珠江径流量的洪枯季变化引起河口全日分潮、半日分潮、三分之一分潮的振幅洪季小、枯季大,口门段四分之一分潮的振幅洪季大、枯季小;洪季全日分潮、半日分潮传播速度变小(位相增大),分潮振幅沿程衰减幅度显著增大,自枯季的10%~30%迅速增加到洪季的70%~80%。
欧素英杨清书杨昊胡帅
关键词:潮汐径流
一种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的双稳态吸能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的双稳态吸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能模块;该吸能模块包括基板、吸能单元、加载节点和连接绳,四个吸能单元以正方形矩阵的形式设置基板上,加载节点与四个吸能单元的活动板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绳;该吸能单...
吴嘉宁杨昊王吉赵郁文赵宇航马克张捷
一种基于双稳态机制的无源多功能机械抓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稳态机制的无源多功能机械抓手,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双稳态机构和复位机构;双稳态机构包括夹爪、拉力弹簧和弹力绳;两夹爪分别绕销轴转动安装于机架相对的两侧,两夹爪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L形臂,两L形臂分...
吴嘉宁杨昊赵郁文王吉蔡建南马克张捷
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泥沙絮凝对河口细颗粒泥沙运动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LISST-100激光粒度仪等仪器实测伶仃洋河口2013年洪季悬浮泥沙絮凝体现场粒径及水动力、泥沙条件,结合实验室悬沙粒径分析,研究大小潮期间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特征,探讨紊动剪切强度、含沙量、盐度分层及波浪等因素对伶仃洋河口泥沙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伶仃洋河口水体中现场粒径平均值为148.53μm,大于实验室悬沙分散粒径36.74μm,河口絮凝现象明显;沉速与有效密度、粒径呈正相关,絮团平均有效密度为153.49kg/m3,平均沉速达1.13mm/s;小潮时絮团平均粒径大于大潮,垂向上表底层絮团粒径小、中层大,中底层絮团沉速大于表层。伶仃洋河口水动力、泥沙条件是影响其泥沙絮凝的重要因素,低剪切强度(小于5s-1)、低含沙量(小于50mg/L)及高体积浓度有利于细颗粒泥沙之间的相互碰撞,促进絮凝作用;当剪切强度与颗粒间碰撞强度高于絮团所能承受的强度时,絮团易破碎分解成小絮团或更细的泥沙颗粒;伶仃洋河口盐度层化引起的泥沙捕获现象增大中层泥沙体积浓度,有利于中层絮凝体的发育;观测期相对较大的波浪增强水体紊动,增大了水体细颗粒泥沙的碰撞几率,表层絮团粒径随波高峰值的出现而增大。
田枫欧素英杨昊刘锋
关键词:泥沙絮凝沉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