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善明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储层
  • 2篇储层预测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模型
  • 1篇地震层位
  • 1篇地震反射
  • 1篇断层
  • 1篇油层
  • 1篇油层组
  • 1篇油田
  • 1篇预测技术
  • 1篇砂层
  • 1篇盆地
  • 1篇平滑滤波
  • 1篇气田
  • 1篇区块
  • 1篇全局优化
  • 1篇人工智能
  • 1篇浊积
  • 1篇浊积岩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4篇王善明
  • 1篇梁琰
  • 1篇黎小伟
  • 1篇袁春艳
  • 1篇范久霄
  • 1篇崇荔萍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内江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全局优化地层模型的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技术及在鄂南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在勘探和开发中,地震层位解释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层位追踪基本上是手工或单剖面的自动追踪,既耗时又耗力,又受制于局限的视野。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全局优化地层模型的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该技术在多尺度建模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地层模型,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完成层位追踪任务。而后在鄂南实际生产过程中,结合不同品质和构造类型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王善明
90°相位旋转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长8-1油层组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区块延长组长81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主要勘探开发层系之一,其上覆长73底部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形成的地震强反射界面及长81储层较薄的地质沉积特征,造成常规地震数据体预测储层多解性较强。通过对张家滩页岩与长81储层速度、反射强度对比分析及组合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彬长区块长81油层组基于90°相位旋转技术的三维地震属性优选储层预测方法。运用90°相位旋转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储层有较好的对应,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运用正演模型分析、反射结构对比及多时窗属性优选等技术对目标储层进行预测,认为90°相位旋转下一定时窗内的反射强度及振幅属性能较好地对长81储层进行了预测。
范久霄黎小伟袁春艳王善明
关键词:薄砂层储层预测鄂尔多斯盆地
相位转换技术在渭北油田长7浊积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90°相位旋转技术是通过地震相位旋转90°,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对应,从而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该技术运算速度快、完全尊重原始地震资料,无需井资料和模型的约束等特点。相位转换技术适用于渭北4井区浊积岩的研究,相位转换后的结构形态可用于清晰识别浊积体发育形态,尤其是增加了薄层的可解释性。
王善明
关键词:相位旋转浊积岩储层预测油田地震反射
人工智能小断层预测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2025年
为了充分提高小断层识别精度,研发了人工智能小断层预测方法,通过基于小断层解释成果的样本标签制作,构建基于解释成果的样本标签库;研发了针对小断层的建模和正演方法,构建基于模型正演的标签库;形成针对小断层识别的特殊神经网络,可直接形成小断层属性数据。此外,结合去强轴、构造保护平滑滤波等预处理技术提高原始地震数据的品质,并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属性融合反映多尺度断层信息,最后通过3种手段验证预测结果,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小断层预测流程。本文方法和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相比于常规属性,小断层识别数量增加30%,预测结果的分辨率和连续性显著提升,与地震数据、井数据和常规属性吻合较好,并揭示了小断层发育特征:优势方位为北西走向,工区西部和东北部的小断层相对集中,断层间的裂缝也较为密集,部分小断层沿着储层的边界分布,或许和优质储层的发育有关。预测结果为评价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开展井位部署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类似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善明张希晨崇荔萍杜长江孙涵静田开琦梁琰陈雅静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牛地气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