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经口
  • 2篇经口喂养
  • 2篇护理
  • 2篇干预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喂养
  • 1篇原因及处理
  • 1篇舒适护理
  • 1篇体位
  • 1篇体重增长
  • 1篇外渗
  • 1篇吸吮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外渗
  • 1篇口腔
  • 1篇非营养性吸吮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王玥珏
  • 2篇曹云
  • 2篇张玉侠
  • 2篇吕天婵
  • 2篇胡晓静
  • 2篇任平
  • 1篇龚梅
  • 1篇徐悦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生儿静脉外渗的原因及处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静脉外渗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皮肤坏死,当前国内对新生儿静脉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管理上无统一方案。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新生儿静脉渗出的原因及处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同仁提供临床...
王玥珏
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 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 min进行12 min 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 min进行12 min 的口腔刺激和3 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曹云任平王玥珏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经口喂养护理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0
2013年
目的引进国外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4周、接受全管饲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1次口腔运动干预,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NICU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等。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观察喂养表现,计算过渡时间、喂养效率等,记录每天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两组比较,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曹云任平王玥珏
关键词:口腔婴儿喂养体重增长
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7年
阐述了体位对早产儿呼吸系统、胃肠道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沐浴、体温测量对新生儿皮肤有影响。提出保护性措施可减轻对患儿的伤害,提高其舒适度。
龚梅王玥珏徐悦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体位舒适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