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章源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刺激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遥测
  • 1篇乌头
  • 1篇乌头碱
  • 1篇抗心律失常
  • 1篇抗心律失常药
  • 1篇槐果碱
  • 1篇房颤
  • 1篇高频电
  • 1篇高频电刺激
  • 1篇胺碘酮
  • 1篇程控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何奔
  • 2篇陈颖敏
  • 2篇罗章源
  • 1篇陈曙霞
  • 1篇陈雯雯
  • 1篇张方亮
  • 1篇徐瑾
  • 1篇宋磊

传媒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无线遥测和刺激技术建立兔房颤模型的探索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一种在无线遥测和刺激技术基础上的兔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新西兰兔皮下植入自主研发的植入式遥测刺激器,植入式遥测刺激器的制作是以TI公司(德州仪器)的MSP单片机和TI公司的RF无线收发芯片CC2250为核心开发设计。优化植入系统设计以满足新西兰兔房颤模型建立的探索实验;植入子植入新西兰兔腹部皮下,采集电极留置于左上肢和右上肢腋下皮下,两个刺激电极分别缝合于左心耳和左心房上,通过无线收发采集和刺激信号;实现利用Powerlab生理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I导联心电信号,并通过专用计算机程序刺激软件,发放间歇(刺激2 s,暂停2 s)高频(频率20 Hz)阈上(强度2 mA,脉宽1 ms)刺激,若间歇期内出现房颤,则人为干预中止刺激,若转为窦性心律,则继续刺激。结果植入式遥测刺激器在体内可稳定工作(包括采集模拟心电信号和发放刺激)30 d,植入新西兰兔体内刺激3周后可诱导出房颤,持续时间>48 h。结论用新西兰兔代替比格犬建立基于无线遥测和刺激基础上的房颤模型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也体现了动物福利优化和替代原则。
宋磊陈颖敏张方亮罗章源张文赞何奔
关键词:房颤动物模型
槐果碱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槐果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SD大鼠,分为模型组、槐果碱组(5 mg·kg^(-1),iv)与胺碘酮组(2.5μg·kg^(-1),iv)3组。心电图连续示波观察,电脑实时显示并存储,记录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出现时间,换算成乌头碱的累积量(μg·kg^(-1)),研究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运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研究槐果碱(1、5、10μmol·L^(-1))对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有效不应期(ERP)、最大除极化速度(V_(max))、动作电位幅度(APA)、静息电位(RP)的影响。结果槐果碱组和胺碘酮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推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脏停搏的出现时间,两者均能增加引起上述心律失常时乌头碱的耗量(P<0.05),但在槐果碱与胺碘酮两者间无差异(P>0.05)。槐果碱(1、5、10μmol·L^(-1))均能使APD_(50)、APD_(90)、APD_(100)、ERP延长,V_(mas)减小(P<0.05),但对APA、RP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槐果碱能抑制乌头碱诱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与其延长APD和ERP有关。
陈雯雯罗章源陈颖敏徐瑾陈曙霞何奔
关键词:槐果碱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动作电位乌头碱胺碘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