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三亚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蝶
作品数:
1
被引量:10
H指数:1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周芳
西安交通大学
夏君
西安交通大学
刘亚乐
西安交通大学
甄彩娥
西安交通大学
曾维惠
西安交通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低能量
1篇
皮肤
1篇
疗效
1篇
敏感性
1篇
敏感性皮肤
1篇
DPL
机构
1篇
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1篇
葛文娱
1篇
曾维惠
1篇
甄彩娥
1篇
刘亚乐
1篇
夏君
1篇
胡蝶
1篇
周芳
传媒
1篇
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
1篇
2015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低能量DPL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低能量精准脉冲光对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自身半边脸对照研究,对12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观察。一侧面部进行DPL治疗,每1~2周治疗1次,共治疗3~4次,同时全面部用医学护肤品进行严格的保湿、防晒护理。每次治疗前、治疗后及最后一次治疗1周后采集相片,同时用皮肤镜观察血管改变。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对患者面部两侧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对比红斑面积及色度、左右半侧脸的红斑消退时间,观察治疗侧皮肤镜下毛细血管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在治疗期间及随访时,询问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4次后,患者的灼热、瘙痒、疼痛、干皱感及紧绷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灼热感的改善程度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面部红斑的面积及色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红斑及灼热症状较对照组消退快;同时治疗3~4次后,治疗组在皮肤镜下可观察到毛细血管变细、有些出现断裂。75%的患者满意度良好,在治疗中疼痛感轻微,治疗后仅部分患者有轻微的短暂性红斑,数小时即可消失。结论:低能量的DPL治疗敏感性皮肤安全度高,对灼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新方法。
胡蝶
曾维惠
刘亚乐
夏君
周芳
葛文娱
甄彩娥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低能量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