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克昌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能源
  • 2篇远期
  • 2篇生物质
  • 2篇石油
  • 2篇石油补充
  • 2篇替代能源
  • 2篇能源发展
  • 2篇能源发展战略
  • 1篇能源革命
  • 1篇煤化
  • 1篇煤化工
  • 1篇煤炭
  • 1篇煤转化
  • 1篇煤转化技术
  • 1篇化工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谢克昌
  • 2篇何祚庥
  • 2篇匡廷云
  • 2篇衣宝廉
  • 2篇白克智
  • 2篇陈勇
  • 2篇吴承康
  • 2篇陈俊武
  • 2篇黄常纲
  • 2篇周凤起
  • 2篇严陆光
  • 2篇蔡睿贤
  • 2篇毛宗强
  • 2篇赵忠贤
  • 2篇翟光明
  • 2篇刘振宇
  • 2篇欧阳明高
  • 1篇谢克昌

传媒

  • 2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挑战及途径被引量:37
2024年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气候环境问题凸显,能源转型变革加快。在此背景下,构建更加适应形势变化的能源体系对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系统的可持续性及安全稳定性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化石能源仍占据主体地位。油气资源存在能源安全问题及新能源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中国短期内对煤炭能源仍将保持较高依赖性。因此,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能源体系的具体内涵与构建方向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进步及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新时代要求赋予新型能源体系更多的内涵。因此从战略上看,未来能源体系应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协同、智能普惠”多个特征,这也对煤炭产业的清洁高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多个关键技术仍亟待突破。结合煤炭产业转型发展与“双碳”目标关系的系统性认识,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需求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加强该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研究和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创新开发。
谢克昌
关键词:能源革命煤化工煤转化技术
我国中远期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续)被引量:16
2007年
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研究了我国的石油资源,预测了需求和产能,阐明了发展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必要性。在发展替代燃料方面,研究了非常规石油开发,用煤和天然气制取燃料和用生物质制取燃料的有关进展与展望。在交通节油方面,研究了发展节油的综合交通体系,电气化轨道交通,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车辆,以及燃料电池与动力蓄电池的有关进展与展望。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严陆光陈俊武周凤起赵忠贤翟光明谢克昌匡廷云何祚庥衣宝廉吴承康蔡睿贤陈勇白克智毛宗强欧阳明高刘振宇黄常纲
关键词:石油补充替代能源生物质
我国中远期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有关院士及专家进行了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研究。研究了我国的石油资源,预测了需求和产能,阐明了发展补充与替代能源的必要性。在发展替代燃料方面,研究了非常规石油开发,用煤和天然气制取燃料和用生物质制取燃料的有关进展与展望。在交通节油方面,研究了发展节油的综合交通体系,电气化轨道交通,节能、代用燃料与电动车辆,以及燃料电池与动力蓄电池的有关进展与展望。简要叙述了有关结论与建议。
严陆光陈俊武周凤起赵忠贤翟光明谢克昌匡廷云何祚庥衣宝廉吴承康蔡睿贤陈勇白克智毛宗强欧阳明高刘振宇黄常纲
关键词:石油补充替代能源生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