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毅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脊柱
  • 6篇强直
  • 6篇强直性
  • 6篇强直性脊柱炎
  • 6篇脊柱炎
  • 5篇后凸
  • 4篇截骨
  • 4篇后凸畸形
  • 4篇畸形
  • 4篇脊柱后凸
  • 3篇有限元
  • 3篇松质骨
  • 3篇强直性脊柱炎...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术
  • 3篇骨折
  • 3篇固定术
  • 2篇底板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骨折

机构

  • 16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马俊毅
  • 15篇马原
  • 7篇李栎
  • 4篇朱旭
  • 3篇田慧中
  • 2篇阿不都乃比·...
  • 2篇谢江
  • 2篇李辉
  • 2篇代杰
  • 1篇张玉坤
  • 1篇马涌
  • 1篇程俊杰
  • 1篇杨静
  • 1篇李辉
  • 1篇斯刊达尔·斯...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兵团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辅助可调弯折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辅助可调弯折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开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插接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连接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壁居中设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内插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
马俊毅拜格彦期刊达尔眭江涛马原
有限元法分析强直性脊柱后凸去松质骨截骨与全脊椎截骨矫形的生物力学特点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严重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常采用矫形截骨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脊柱截骨矫形手术风险高,具体治疗方案较为个体化,畸形脊柱的生物形态与力学特性错综复杂。但有限元分析法对不规则物体的生物力学分析有其独特的优势性。目前国内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治疗的生物应力特点鲜有报道。目的: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截骨方式选择与全脊柱变形位移趋势及截骨接触面、钛棒、椎弓根螺钉等应力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医学图形软件构建强直性脊柱后凸全脊柱模型,导入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在T_(12)和L_1椎体节段行2种截骨方式(全脊椎截骨术与去松质骨截骨术)的4个截骨模型。对椎体及螺钉分别施加相应的载荷,得到4种工况下的一系列变形和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1)T_(12)椎体截骨加载后各方向轴的全脊柱位移趋势大于L_1椎体截骨模型;(2)去松质骨截骨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于后方的内固定装置,全脊椎截骨的生物应力主要集中在钛笼及截骨接触面;(3)个体化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会影响截骨节段及截骨方式的选择,截骨节段的选择将主要影响全脊柱的变形稳定性,内固定节段的应力分布可能与截骨方式及内固定装置方式相关;(4)该结论可为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段延辑马俊毅李辉李栎马原
关键词:脊柱后凸生物力学全脊椎截骨
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法在骨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以PDCA质量循环管理模式联合PBL教学方法在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6-2017级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随机分为PDCA循环联合PBL教学联合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各40人,比较教学结束时两组规培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与思维有无差异。结果理论方知识笔试方面,联合组(87.56±3.12)分,对照组(82.27±4.25)分,成绩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操作及思维分析方面,联合组表现优良率为67.2%,而对照组仅为5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PDCA循环结合PBL教学法对提高骨外科住培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及诊疗技能有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马原刘振伟朱旭马俊毅眭江涛李栎
关键词:PDCA循环PBL骨外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前后路手术联合内固定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应用前后路手术联合内固定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60例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2组。前后路组患者给予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后路组患者给予后路联合内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前术后指标变化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融合节段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主弯Cobb角、后凸角及躯干偏移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丢失度数、后凸丢失度数、主弯Cobb角矫正率、后凸矫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与后路联合内固定术对重度特发性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治疗效果相当,后路联合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大,风险更高。
眭江涛马俊毅程俊杰马原田慧中
关键词:脊柱侧凸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术
螺钉置入修复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应力分布于多节段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车轮状畸形,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患者,行脊柱截骨矫形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同时存在于胸段、胸腰段以及腰段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单一部位截骨很难获得安全有效的矫形效果。目的:观察全脊柱截骨联合V形截骨螺钉置入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并分析应力分布情况。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采用全脊柱截骨联合V形截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同时存在重度胸段、胸腰段以及腰段后凸的车轮状畸形患者36例,均为男性。测量脊柱后凸角、颌眉角、C7铅垂线以评价矫正效果。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由治疗前的(89.6±9.8)°矫正到(32.2±6.7)°,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矫正率64%;颌眉角平均矫正到9.6°(P<0.05),平均矫正率76%;C7铅垂线平均矫正到4.4 cm(P<0.05),平均矫正率81%。随访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提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患者,行全脊柱截骨联合V形截骨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较好地矫正脊柱矢状面曲度还能降低矢状面成角过度的风险,使应力分布于多节段,使脊髓短缩及硬膜皱折分布于相对较长的节段,避免在短节段内脊髓短缩和硬膜皱折过度而引起神经损伤。
马俊毅杨静马原田慧中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柱截骨螺钉置入
去松质骨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
2018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一类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脊柱畸形,由于重心移位,脊柱的生物力学也较复杂,目前对其后凸畸形矫形后的生物力学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20°,30°,40°截骨角度模拟去松质骨截骨矫形手术方案,并分析其矫形效果及生物力学。结果与结论:(1)成功建立了完整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且模拟手术操作建立了截骨角度分别为20°,30°,40°的去松质骨截骨模型;(2)3组不同截骨矫形方案中,去松质骨截骨30°矫形程度最佳,并且应力分布较小,其T12、L1、L2、L4、L5、S1、钉棒应力分别为7.346 1,11.952,72.783,81.368,28.144,41.114,109.69 MPa;(3)在去松质骨截骨术30°截骨方式下,术后矫正Cobb角为1.4°,既可获得较佳的矫形程度,同时也能降低由于内固定应力分布集中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
谢江李栎马俊毅眭江涛朱旭马原
关键词:脊柱后凸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机械臂或光学导航系统辅助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功能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0.05),辐射剂量、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及螺钉0级占比均更高(P<0.05),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更少(P<0.05),骨愈合周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D级占比下降、E级占比上升,且观察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后3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显著提升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其精准置钉和生物力学优化能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风险。虽然存在辐射增加和手术时间延长等问题,但其临床价值(尤其在复杂解剖条件下的置钉安全性)明显优于潜在风险。该技术是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精准、安全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眭江涛马俊毅马原李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情况,并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依据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分为<2级组和≥2级组。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及LDA效应尺寸分析组间肠道菌群差异,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因素。结果 <2级组合并放疗占比、手术治疗占比及化疗次数与≥2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乳杆菌、乳酸杆菌、敖德罗杆菌和肽链球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2级组,而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萨特氏菌、普氏菌、放线菌相对丰度明显低于≥2级组。≥2级组患者粪便中乙酸、丁酸水平显著低于<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合并放疗及手术治疗是影响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而乙酸、丁酸是影响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化疗不良反应有关。
拜格彦王桂玲张玉霞马俊毅陶应龙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化疗肠道菌群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5年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4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n=47)行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发现患者的康复效果优异,且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马俊毅马原眭江涛阿卜杜乃比斯刊达尔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双足鼠脊柱侧弯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AL)和特立帕肽(teriparatide, TPTD)对双足鼠脊柱侧弯进展的作用。[方法]将45只C57BL/6J雌性4周龄小鼠行双前肢和尾离断,建立双足鼠脊柱侧弯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AL组和TPTD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AL和TPTD,连续12周。行影像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测。[结果]随时间推移,三组动物Cobb角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8周和12周,脊柱侧弯Cobb角由大至小依次为:对照组>AL组>TPTD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的Cobb角显著大于AL组和TPTD组(P<0.05),而AL组与TPT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动物BMD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4、8和12周BMD值由低至高均为:对照组0.05)。[结论]在双足鼠脊柱侧弯模型早期给予AL和TPTD可有效减小鼠脊柱侧弯Cobb角,同时增加生长期小鼠脊柱BMD值。
朱旭马雄辉代杰眭江涛阿不都乃比·艾力马原田慧中马俊毅李栎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特立帕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