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 作品数:8 被引量:13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高等教育提升了个人的税收道德吗——基于中美两国调查数据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税收道德作为解释"税收遵从之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如何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对于避免逃税、提高税收遵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服务精神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公民的税收道德也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已经很好地通过高等教育影响社会行为以及增进信任这两条途径,提升了公民的税收道德水平;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很好地通过增进信任感这一途径提升个人的税收道德水平,高等教育并没有显著地提高个人的税收道德。中国应该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和评价机制,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对个人税收道德的正效应。
- 李建军宋亚香黄健
- 关键词:高等教育税收道德社会行为信任
- 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基于中英调查数据的研究被引量:65
- 2012年
- 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2008年英国全国儿童发展研究数据,在微观层面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信任的形成,但具体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以其经济效应机制作为影响社会信任形成的主要途径,而英国的高等教育却主要经由非经济效应机制,即通过加强个体对价值规范与制度安排的认同而作用于社会信任的形成。这一结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与社会信任培育具有启示意义。
- 黄健邓燕华
- 关键词:社会信任高等教育经济效应
- 中国教育收益率分位回归的研究前沿与新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分位回归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均值回归所不能反映的异质性问题,因而在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分位回归估计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为主线,旨在全面归纳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新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指明方向。主要发现有:(1)教育是提升个人收入的重要途径,教育收益率表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而且它在高分位点和低分位点上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2)户籍、经济部门和单位性质不仅是决定教育收益率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收益率分布特征异质性的重要来源;(3)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线性分位回归模型,所估计的教育收益率分布特征存在分歧,教育内生性问题也未得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也还需要拓宽和深化。
- 谭远发黄健曾尹嬿
-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分位回归
- 高等教育与幸福——基于中日两国微观数据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WVS),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与个体幸福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日两国的高等教育都显著增进了个体幸福,但是高等教育在中日两国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促进个人物质主义需求的满足而增进个体幸福,高等教育影响幸福的后物质主义假设在中国不成立;在日本,高等教育是通过促进个人物质主义需求和后物质主义需求的满足两大机制提升个体幸福的。这一发现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居民幸福增进具有积极价值。
- 李建军黄健
- 关键词:高等教育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
- 户籍身份与城镇职工教育收益率——分位回归估计系数的元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基于分位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城镇职工教育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述,重点关注户籍身份对教育收益率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分位回归中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农村流动人口。此外,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具有较强的同质性,而农村流动人口的教育收益率表现出从收入条件分布的低端向高端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认为,教育收益率在分布特征上的户籍差异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有关。
- 黄健高琪
-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分位回归
- 制度的力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收入分配公平感的演化被引量:38
- 2021年
- 民众的分配公平感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引导了居民分配正义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偏向平等与需求原则,人们对资源分配状况的判断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对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的满意度。通过分析2005年和2015年CGSS调查数据发现,民众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评判,即对政府社会保障职能越满意的个体,越有可能认可当前社会的收入分配是公平的。相比2005年的情况,2015年民众对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感知态度更为积极。在社会保障建设投入增速更快的省份,个体的收入分配公平感提升得更为明显,而社会保障职能满意度所起的作用也更为突出。相关发现丰富了制度文化论的研究,也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价值引导和塑造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 黄健邓燕华
-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作为支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政府行为,财政偏袒是否会导致地区陷入低经济增长陷阱尚未得以揭示。本文借助中央政府划定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会引发"激励陷阱"问题,从而导致城市经济增长放缓,这一结论在考虑了DID识别假设条件、PSM-DID及安慰剂检验、外生事件冲击后依然稳健。②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激励陷阱"的出现与政策引致型扭曲、制度环境以及资源路径依赖有关。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引发了地方财政支出的粘蝇纸效应、劳动市场价格扭曲的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偏离度加深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下降的结构效应。但是如果能改善制度环境和摆脱资源路径依赖,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阻碍问题将会得到解决。③财政偏袒性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会阻碍煤炭城市和有色金属城市的经济增长,但对森工城市没有明显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高、财政压力小、金融发展程度高和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的城市能够减轻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的负面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是帮助资源型城市跨越财政偏袒"激励陷阱"的有效举措。
- 张楠卢洪友黄健
- 关键词:经济增长制度环境
- 区域规模与外部政治效能感: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学界对政治效能感多有研究,但已有文献更主要用个体性因素对之加以解释,缺乏考察宏观的、结构性的因素。论文结合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相关县域信息,研究区域规模对外部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均值而言,外部政治效能感随县域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发现,县域规模在外部政治效能感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上作用不同。县域规模对处于低分位上的个体影响显著,但对居于高分位上的个体几乎没有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对政府管理与社会稳定维持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邓燕华黄健
-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政府回应性分位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