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征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苏州市HIV/AIDS患者自我羞辱与歧视的现况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自我羞辱与歧视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配额抽样抽取苏州市随访管理的HIV/AIDS,由疾控中心专业医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63人,平均年龄(36.4±11.5)岁,男性占84.3%,51.8%当前无配偶,62.5%经同性性行为感染HIV,65.3%的报告时间>1年。研究对象最近1年内自我歧视平均得分(4.2±3.3)分,其中排名前5位者为自责(60.3%)、感到孤独(53.7%)、感到自卑(53.4%)、感到羞耻(47.7%)、觉得自己是个负担(40.2%)。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非性途径感染HIV(β=2.289,95%CI:0.629~3.949)、居住于市区或城区(β=1.360,95%CI:0.648~2.073)者自我羞辱和歧视得分增加,而HIV确认时间越长者自我羞辱与歧视得分越低(β=-1.252,95%CI:-1.970^-0.534)。结论苏州市HIV/AIDS患者自我羞辱与歧视较为普遍,尤其需要加强对非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者、城区感染者以及新近确认HIV感染者的心理干预。
- 黄志征傅卓华赵秀萍邱涛赵艳秋曹小平邵梦篪
- 苏州市2016—2017年中老年男性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新报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6—2017年苏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卡片,筛选年龄≥50岁、经性途径感染男性病例,采用一对一电话访谈方式进行,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07例HIV/AIDS,完成问卷调查279例,以50~<60岁(占52.7%)、在婚(占69.6%)、初中文化(占43.7%)为主;异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占61.6%);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200/mm^3的占72.9%。确证HIV阳性前后,HIV/AIDS商业异性性行为、固定异性性行为及同性性行为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8.9%对象在确证HIV阳性前未进行相关检测,77.1%在医疗机构检测HIV并获取检测结果,住院常规检测是医疗机构发现感染者主要方式(占60.9%)。结论苏州市≥50岁中老年男性感染者晚发现率较高。应加强对中老年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进一步推动落实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策略。
- 邴鹏飞赵秀萍赵艳秋曹小平黄志征宁欣傅卓华
- 关键词:艾滋病HIV/AIDS中老年男性高危行为
- 苏州市2005-2018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评价苏州市男男性行为(MSM)HIV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2018年苏州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MSM HIV感染者随访数据,分析HIV病毒抑制、免疫学应答和生存情况。结果随访至2019年6月,苏州市2502例MSM HIV感染者中在治2140例,平均年龄(33.84±10.44)岁。治疗后12、24、36、48个月及48个月后,累计生存率为0.99、0.99、0.98、0.98、0.98。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增长162/μl。有免疫学应答占81.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和治疗时间与免疫学应答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治疗后病毒完全抑制占9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时间、民族与病毒完全抑制存在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病毒载量完全抑制者中有免疫学应答占比(87.16%)高于抑制失败者(6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1)。结论苏州市MSM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服药初期感染者的管理和监测,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 黄志征傅卓华赵秀萍赵艳秋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男男性行为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