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皮层电图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皮层电图(EcoG)监测在指导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该术式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影像学、症状学和电生理学进行评估,术中应用EcoG精确定位引导切除范围。比较术前评估结果与术中EcoG探查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评价护理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5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Engel疗效分级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中EcoG探查结果与术前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术中EcoG探查定位更加精细准确,更有利于指导切除范围;术后发生失语、头皮下感染、复视和记忆力障碍的各l例,均在相应的处理后好转,无患者死亡;Engd分级I级的8例,Ⅱ级的3例,Ⅲ级的1例,Ⅳ级的1例,有效率为92.31%;护理质量评分为(91.34±2.26)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89.37±4.71)分。结论:脑皮层电图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可精确引导手术切除范围,应给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 闫秀芹张伟黎琍杨磐余金慧黄静周钟阳汪恩焕张妮娜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皮层脑电图护理配合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休息,做好各项必要检查,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准备术中所需的各种常规及急救物品;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做好用药管理、输液及出院指导工作。结果:9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致密栓塞7例,95%栓塞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黄静闫秀琴
- 关键词:动脉瘤颅内介入治疗护理
-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的护理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术的3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术后视力、视野均有改善,1例视力未见明显好转;出现一过性多尿和脑脊液鼻漏各3例,均被及时发现并控制。结论:针对性地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成功的重要环节。
- 高新妹黄静陆春苗
-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手术护理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伴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应激性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50例脑卒中伴应激性溃疡患者通过循证护理问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循证支持,根据相关实证,付诸临床实践,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50例中治愈40例,病死10例。3天内病死5例,4~7天病死4例,7天后病死1例,病死率20%。结论:脑卒中伴应激性溃疡患者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闫秀琴刘廷英张伟刘伟陈艳婷黄静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循证护理
- 手法复位联合改良体位限制治疗管石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再发患者的疗效评估
- 2025年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改良体位限制(MPR)治疗管石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HSC-BPPV)耳石复位后再发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的管石型HSC-BPPV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复位后1个月内再发的管石型HSC-BPPV患者。按照随机投币法的原则分组:手法复位+MPR组(n=40)和手法复位组(n=40)。手法复位+MPR组有2例退出,手法复位组有1例失访。手法复位+MPR组在实行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MPR治疗,手法复位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治疗1周、1个月后的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及其各指数[DHI-躯体(P)评分、DHI-情绪(E)评分及DHI-功能(F)]评分、残留头晕持续时间,并评估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法复位+MPR组眼震潜伏期为(1.24±0.13)s,长于手法复位组[(0.87±0.10)s],持续时间为(18.14±1.56)s,短于手法复位组[(22.04±2.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两组DH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手法复位+MPR组DHI总评分分别为(29.53±8.31)、(15.79±8.18)分,均低于手法复位组[(36.82±12.42)、(8.11±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后,两组DHI-P评分、DHI-E评分及DHI-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手法复位+MPR组DHI-P评分、DHI-E评分及DHI-F评分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MPR组眼震消失时间、头晕持续时间分别为(3.12±1.25)、(9.84±4.52)d,均明显短于手法复位组[(5.05±1.38)、(15.64±5.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MPR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手法复位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法复位联合MPR治疗管石型HSC-BPPV复位后未愈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
- 黄静张金翠王志斌吴静黄方明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 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对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93.33%,高于对照组的68.89%,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 韩珍闫秀芹黄静余金慧
-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出血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