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菲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裂孔闭合率及黄斑结构比较研究
- <正>目的:观察比较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特发性黄斑孔裂术后裂孔闭合率及黄斑内外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Ⅱ~Ⅳ期全层黄斑孔裂患者18例。其中10只眼行玻璃体...
- 何雪菲陈峰
- 关键词:内界膜剥除术中心凹特发性黄斑裂孔
- 文献传递
- 小光学区高离焦量角膜塑形镜延缓轻度近视儿童眼轴增长的有效性
- 2025年
- 目的:比较配戴6.0 mm光学区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和5.5 mm光学区高离焦量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轻度近视儿童中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验配6.0 mm光学区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儿童50例(50眼)作为6.0 mm组及5.5 mm光学区高离焦量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儿童49例(49眼)作为5.5 mm组。收集双眼戴镜儿童的右眼、单眼戴镜儿童戴镜眼的基线资料及配戴后1、4、9、12个月的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等数据,并测量戴镜后12个月的鼻侧离焦量(△N)、颞侧离焦量(△T)、离焦环直径(PPRD)等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在各随访时间点的眼轴变化量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SE、PPRD、△N、△T、光学区大小(BOZD)等因素对眼轴增长的影响;采用分段线性回归(PWL2)段线性拟合、Pearson相关分析PPRD与眼轴增长率的关系。结果:2组间基线年龄、SE及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在各随访时间点眼轴变化量的时间主效应(F=90536.65,P<0.001)、组别主效应(F=12.64,P=0.001)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F=9.3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个随访时间点,5.5 mm组的眼轴增长量均低于6.0 mm组(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眼轴呈增长趋势(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ZD与眼轴增长呈正相关[β=0.55,95%可信区间(CI):0.34~0.77,P<0.001];离焦量在瞳孔区的暴露与眼轴增长呈负相关(β=-0.05,95%CI:-0.08~-0.01,P=0.012)。PWL2段线性将眼轴月增长率与PPRD散点图进行拟合,结果表明PPRD≥4.1244 mm时,眼轴月增长率与PPRD呈正相关(r=0.38,P<0.001);PPRD<4.1244 mm时,眼轴月增长率与PPRD无相关性(r=-0.00,P=0.995)。结论:在延缓轻度近视儿童眼轴增长方面,相较于6.0 mm光学区,5.5 mm的小光学区高离焦量设计角膜塑形镜延缓眼轴增长的效果更佳,�
- 徐凤娥杨敏周磊郭晓红吴晓兰金霞汤菊倩何雪菲
- 关键词:近视眼轴长度角膜塑形术儿童
- 改良Peyton四步教学法在眼视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Peyton四步教学法在眼科视光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Peyton四步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在较复杂操作中的考试成绩及对所采用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Peyton四步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何雪菲陈峰潘春树
- 关键词:眼科视光学
-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眼科住院医师培训模式介绍与启示
- 2025年
- 该文通过作者在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AOUS)眼科的访学经历,结合欧洲眼科住院医师培训要求大纲,从住培概况、准入资格、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成果评估5个方面介绍了目前AOUS眼科住培模式特点。结合我国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提出思考和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我国眼科住培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 何雪菲陈桂文潘春树陈峰
- 关键词: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SERPING1基因rs2511989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英文)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典通路SERPING1基因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PubMed、Cochra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价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易感性的关联程度,同时对入选文献异质性,敏感性以及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8657例AMD患者,对照组5393例。各个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AMD发病具有相关性。(显性模型:OR=0.960,95%CI:0.918~1.003,P=0.009;隐性模型:OR=0.898,95%CI:0.791~1.019,P=0.035;共显性纯合模型:OR=0.881,95%CI:0.770~1.008,P=0.003;共显性杂合模型:OR=0.962,95%CI:0.917~1.010,P=0.050)。但进一步研究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血管型AMD显著相关。(显性模型:OR=0.691,95%CI:0.547~0.872;共显性纯合模型:OR=0.661,95%CI:0.450~0.971;共显性杂合模型:OR=0.754,95%CI:0.589~0.964)。亚组分析未发现种族与国家对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有影响。结论:通常情况下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无相关性,但在新生血管类型AMD可能与其存在相关性。期待更多研究来证实该假说。
- 秦宇赵江月潘春树何雪菲闵晓洁王明武阎启昌吴迪李晶吴欣蔚张劲松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