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雪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医学伦理
  • 2篇医学伦理学
  • 2篇人文
  • 2篇主义
  • 2篇维特根斯坦
  • 2篇伦理
  • 2篇后期维特根斯...
  • 1篇心理
  • 1篇学界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临床
  • 1篇应用伦理
  • 1篇游戏
  • 1篇语词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游戏
  • 1篇人体器官
  • 1篇人体器官捐献
  • 1篇人文医学
  • 1篇图像论

机构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吕雪梅
  • 3篇邓蕊
  • 2篇段志光
  • 1篇王洪奇
  • 1篇燕娟

传媒

  • 5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器官移植
  • 1篇现代英语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参与者补偿的利己与利他平衡
2025年
探讨了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参与者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强调了在保障参与者权益的同时,需要平衡研究者、申办者和社会的利益。分析各方利益需求,然后讨论了利己与利他主义在补偿机制设计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提出融合两种主义于补偿实践的机制,包括经济补偿与非经济补偿的结合、风险与补偿额度的对应、社会认可与荣誉感的培养、知情同意与补偿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以及政策的持续评估与动态调整。通过这些策略,旨在实现一个既能满足个体需求又能兼顾社会责任的补偿体系,以促进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邵明旻吕雪梅邓蕊
关键词:利己主义利他主义
试析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解”
2022年
“理解”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理解不是心里的闪念或记忆,借助心里媒介的理解是思维通病。语词意义不独立于理解自足存在,其意义展示在人们对它的理解使用中。人们并不完全是随意地理解语词,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理解与规则、遵守规则密切相关,理解相似于“知道”“懂得”“熟知”“能够”。理解需在语言与活动交织成的语言游戏中去认识,后者又镶嵌于一定的生活形式之中。
吕雪梅
关键词:心理
后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及其人文医学价值探讨
2016年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由《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研究》,"图像论"转变为"游戏说";绝对的本质转变为家族相似性;理想的执迷转变为心灵的平静。三大转变可以看出:后期维特根斯坦主张一种治疗型的哲学,从意义、理智及心灵领域治疗了简单性、绝对化、理想式的传统观念。维特根斯坦所治疗的也是人文医学所批判的,人文医学放弃了简单性,看到人的复杂性;摒弃了医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论断,注重多样化。治疗型哲学和人文医学都根植于生活,以人为中心,没有理想的本质。治疗型哲学有利于人文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构建。
吕雪梅王洪奇
关键词:图像论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人文医学
残疾人慢性病预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5年
为了解残疾人慢性病预防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绘制高频关键词聚类视图等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内残疾人慢性病预防研究发文量与国外差距显著,研究内容均不再局限于疾病治疗,国内外已逐步开展残疾人慢性病健康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未来我国残疾人慢性病预防不能局限于横断面研究,应从全人角度思考全过程健康;通过提升残疾人内生动力,引导其转变为主动健康模式;并特定化残疾人健康指南,提升可操作性。
董恒吕雪梅段志光
关键词:残疾人慢性病预防
我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教育路径新探被引量:1
2024年
新时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在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落地生根两者之间的合理转换和过渡方面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从现实审视,影响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医学与人文的疏远、医师专业精神教育缺失、课程占比少、教材引领不足等。在新时代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新境遇下,需重构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路径:充实医学伦理理念,创新融合发展;强化学科交叉机制,创新教育路径;赋能医学伦理实践,创建评价体系。重塑医学伦理学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是适应新时代追求全民健康新形势、形成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新思路、实现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理论新突破的需要。
邵红芳吕雪梅段志光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育路径
“学界热”与“行业冷”:医学伦理学落地医疗实践之思被引量:2
2024年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阵地,中国过去40年医学伦理学科建设有成绩也有不足。当前医学伦理学落地医疗实践成为问题的焦点。从伦理学界的热点问题出发,描述热中有冷、冷热交加的伦理现象:应用伦理热、科研伦理热、医学伦理热,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伦理观念与意识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实践深度与广度不够。以此为基点寻生根之径,知的层面要自上而下多层保障;行的层面要理论联系实践,要深化内化转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入脑入心入行,加速医学伦理学落地生根。
吕雪梅邓蕊
关键词:应用伦理科研伦理医学伦理
医学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伦理接受度问题探讨
2025年
医学人工智能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伴随“黑箱”难以解释的问题。医学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可解释的医学人工智能已是学界焦点。可解释性是实现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的伦理要求,应在尊重患者利益与自主性的前提下,多元主体协同实现“黑箱”人工智能模型在可控范围内造福医疗实践。提出“伦理接受度”概念,评析学界关于医学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论辩,分析伦理接受度的核心内容,构建动态模型以识别不同情境的接受问题,提出最低解释义务、风险责任对等与协商共建机制的底线原则,促进情境式混合解释框架搭建。
吕雪梅邓蕊
关键词:可解释性
伦理功利主义视角下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的应用与挑战被引量:1
2025年
伦理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导向的伦理学理论,追求以幸福最大化为核心,充分考虑行为的长远影响。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中,该理论主要应用于3个方面:伦理审查监督、流程、内容。然而,在实践中面临着效用计算的困难与主观性、个体权益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平衡、评估决策的长期影响以及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合作等挑战,由此,提出完善伦理审查政策规则、结合国际经验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等治理对策。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伦理功利主义仍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就伦理功利主义在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伦理审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姚琪吕任婕吕雪梅燕娟
关键词: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功利主义
洛克的语词应用与规范探析
2021年
洛克主张语词的意义是其标示的观念,观念性意义妨碍了语言的交流。语词的应用中,观念的内在性导致了语词的固有缺陷,观念的复杂性滋长了人们对语词的滥用。语词的规范中,洛克用分析的方式减弱了观念的复杂性,设定普遍用法标尺削弱了观念的内在性,赋予了语词公共的意义。
吕雪梅
关键词:语词滥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