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富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仿真平台对毗邻隧道的亮度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选择巴南广高速公路上的孙家梁与吴家湾隧道,根据实际的灯具布置情况及真实环境特性建立了仿真测试平台。采用了穿越毗邻隧道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指标,确定了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亮度等级及对应的心理感受等级,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后方隧道出口、前方隧道入口亮度对驾驶员的瞬时主观感受影响;着重讨论了中间亮度变化对驾驶员穿越毗邻隧道的整体主观感受影响,并通过对不同中间亮度的测试结果的数据拟合处理,得到了在隧道间距159 m的条件下,主观感受最佳时后方隧道出口、中间亮度、前方隧道入口的3者亮度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张先富曾艳华阮亮红刘科麟
- 关键词:照明亮度仿真平台主观感受
- 高海拔双向行车公路隧道火灾控烟风速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雀儿山隧道为高海拔双向行车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后需要兼顾火灾点两侧人员的疏散,烟气控制较单向行车隧道复杂。采用FDS软件对雀儿山隧道进行火灾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海拔双向行车公路隧道火灾时的烟气流动规律和能见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流动比低海拔隧道速度快;纵坡隧道发生火灾时,若不采取任何控烟措施,烟流在火风压效应的作用下会从高洞口排出,而烟流沿下坡方向的蔓延距离仅在10 m左右,火灾烟气沿火灾点两侧蔓延极不对称;当隧道高洞口控制风速过大或横通道内控制风速过小时,易出现烟气蔓延对称性不佳或烟气窜入横通道,故二者应合理取值;当隧道高洞口施加0.5 m/s的风速、横通道施加1.0 m/s的风速时,烟气在火灾点两侧基本呈对称蔓延,且火灾两侧的能见度也基本对称;建议类似于依托工程的单洞双向行车公路隧道火灾疏散救援阶段,隧道高洞口风速控制在0.5 m/s左右、横通道内风速控制在1.0 m/s左右,以利于人员逃生。
- 白赟张先富张先富曾艳华
- 关键词:公路隧道双向行车火灾
- 妈湾跨海隧道排烟技术及人员疏散研究
- 伴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加快了步伐,其中水下隧道的建设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大批河底、江底、海底隧道涌现了出来。随着修建的跨海隧道越来越复杂,其发生着火灾及交通事故的概率也越来越...
- 张先富
- 关键词:跨海隧道烟气控制人员疏散
- 文献传递
- 不同排烟口开启状态下妈湾隧道的排烟技术被引量:7
- 2019年
- 为了研究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排烟方式和排烟口开启状态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对妈湾水下盾构隧道的排烟特性和排烟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火灾动力学模拟器FDS,得到了纵向通风排烟方式的临界风速和重点通风排烟方式的最佳排烟量;基于不同的排烟口开启状态设置工况,对烟气高度、蔓延长度、人眼高度处的能见度、CO体积浓度及排烟口的风速大小和排烟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妈湾水下盾构隧道临界风速为4.5 m/s,重点排烟方式下同时开启上下游排烟口及只开启下游排烟口的最佳排烟量分别为290、410 m^3/s;(2)同时开启上下游排烟口,且及时开启火源正上方排烟口,能保证人眼高度处能见度大于10 m,CO浓度仅在火源上下游200 m范围内超过人体耐受极限,最大值仅为450 ppm,烟气高度在火源上游方向近100 m范围内升高,烟气蔓延距离缩短;(3)同时开启火灾上下游排烟口时,及时打开火灾点正上方排烟口时的整体排烟效率比不打开时更高;只开启下游排烟口时,则正好相反;(4)综合人员逃生指标,当发生火灾时,应采用重点排烟,同时开启火灾上下游排烟口,并及时打开火灾点最近的排烟口.
- 曾艳华李杰张先富韩通丁茂瑞张嵩
- 关键词:水下盾构隧道数值模拟
- 基于改进TOPSIS法对穿过毗邻隧道的主观感受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研究穿过毗邻隧道时驾驶员的主观感受,提高行驶安全性,通过分析亮度、环境及车辆3个总指标对驾驶员心理感受的影响,确定各指标对应的5类主观感受等级临界值;采用改进的贴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确定近期与远期设计方案下主观感受各指标层因素的权重,依据贴近度构造评判矩阵;通过改进近期设计方案,使其达到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应用仿真平台现场测试方法,验证改进TOPSIS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的TOPSIS法与仿真测试平台的综合运用,能为毗邻隧道的行车心理感受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曾艳华张先富白赟
- 关键词:主观感受仿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