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34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领域

  • 20篇矿业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微震
  • 12篇地压
  • 12篇微震监测
  • 12篇冲击地压
  • 9篇工作面
  • 8篇顶板
  • 7篇煤矿
  • 6篇地音
  • 6篇震源
  • 5篇矿压
  • 4篇压裂
  • 4篇岩层
  • 4篇计算机
  • 3篇顶板岩层
  • 3篇灾害
  • 3篇台网
  • 3篇前兆
  • 3篇微震活动
  • 3篇巷道
  • 3篇煤层

机构

  • 32篇天地科技股份...
  • 13篇中煤科工开采...
  • 11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山东唐口煤业...
  • 1篇中国煤炭科工...
  • 1篇山东能源肥城...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中国中煤能源...
  • 1篇内蒙古仲泰能...
  • 1篇内蒙古昊盛煤...
  • 1篇鄂尔多斯市伊...
  • 1篇内蒙古黄陶勒...
  • 1篇中煤陕西榆林...
  • 1篇内蒙古伊泰广...
  • 1篇河南大有能源...

作者

  • 34篇李岩
  • 25篇陈法兵
  • 21篇王元杰
  • 12篇王传朋
  • 10篇徐刚
  • 7篇潘俊锋
  • 4篇刘宁
  • 3篇杜涛涛
  • 3篇孙学波
  • 2篇薛吉胜
  • 2篇李正杰
  • 2篇范志忠
  • 2篇黄志增
  • 2篇夏永学
  • 2篇张春会
  • 2篇张震
  • 2篇刘前进
  • 2篇卢振龙
  • 1篇马江军
  • 1篇孙晓冬

传媒

  • 4篇中国煤炭
  • 4篇采矿与岩层控...
  • 3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矿开采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煤矿安全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工矿自动化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震监测地面压裂区域卸压防冲的目标岩层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地面压裂区域卸压防冲的目标岩层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岩层中用于表征围岩活动的不同能量等级的微震事件;根据所述不同能量等级的微震事件分析用于表征围岩活动是否主要发生在顶板岩层;若是,分析大能量事件...
杜涛涛徐刚王传朋陆闯李岩潘俊峰高家明
文献传递
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台网布置、速度模型、震相读取误差、走时区域异常、定位算法、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噪声等,其中台网布置现阶段可以人为优化。为了对微震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台网布置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煤矿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分析与优化方法。分析了台网布置因素中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四因素:有效波形数、最大空隙角、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指出有效波形数、近台震中距和台站高差对震源深度求解误差起决定性作用,有效波形数和最大空隙角对震中定位精度起决定性作用。结合现有台网和工作面情况,得出四因素的分布云图,通过四因素分布云图逐项对微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得出新的台网布置方案;对新方案进行定位误差与灵敏度分析,得出全矿井的震中定位误差、震源定位误差及区域灵敏度,对新方案进行二次评价;若二次评价结果满足要求,则可将新方案作为最佳台网布置方案;若二次评价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四因素分项评价并对方案进行优化,直至满足要求为止。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唐口煤矿5307工作面的微震监测台网进行优化后,爆破震源定位误差均值由59.2 m降到37.2 m,定位误差最大值降到100 m以下,误差在50 m以下的爆破事件占总数的69.0%,说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震定位精度,优化台网监测能力。
陈法兵吴红军崔保阁王元杰王元杰
关键词:震源深度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微震源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微震源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涉及微震监测领域,可以解决目前缺乏简洁有效的全局震源定位方法,导致震源定位精度差,微震监测效果不能满足矿方需求的问题。发生微震事件后,根据各台站对应地震纵...
陈法兵王元杰 孙学波李岩潘俊锋王传朋 刘宁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活动规律监测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为了研究榆横矿区特大型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基于微震监测技术构建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台网,对大海则煤矿首采工作面初采期间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单面见方”以及推采速度四个影响因素影响条件下的顶板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顶板破裂峰值一般超前初次来压1天;顶板破裂频度(频次)与周期来压具有持续的相关性;当来压强度小于17000 kN时,顶板破裂强度(能量)与周期来压相关性较弱;工作面“单面见方”前26 m时出现顶板破裂频度峰值,顶板活动在“单面见方”16 m后逐渐趋于稳定,单面见方时顶板破裂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工作面推采速度≤1.6 m/d时,顶板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平;当工作面推采速度为2.4~6.4 m/d时,顶板破裂逐渐增强,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上限增加明显;当工作面推采速度≥7.2 m/d时,顶板破裂强度(微震能量、频次)的下限具有明显增加。
金峰李岩李岩王宾昌王元杰陈法兵
关键词:初采期间微震监测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基于地音监测的冲击后危险性实时评价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在冲击地压发生后,附近区域煤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在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中仍有发生二次冲击地压的风险。针对冲击地压发生后现场危险性的实时评价难题,采用实验室岩石单轴压缩实验和现场实测,分析研究了岩石试件破坏后声发射现象变化规律和冲击地压发生后地音活动规律,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MK趋势预警法的Z值作为冲击地压发生后危险性实时评价指标:当Z值大于0时,表明现场仍具有二次冲击地压的风险,当Z值降低至0时则表明本次冲击地压结束。通过在胡家河煤矿和孟村煤矿的应用,结果表明,Z值的变化规律能够反应冲击地压现场危险程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冲击地压影响结束的时间。
李岩李岩顾颖诗吴震沈家宇
关键词:冲击地压地音监测煤矿安全
“双软”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由于“双软”煤层开采条件下煤层、直接顶软弱,存在矿压异常、围岩易失稳等问题,工作面顶板管理难度大,掌握矿压显现特征及覆岩活动规律是解决“双软”煤层条件围岩控制问题的关键。以长平煤业3#煤层为研究背景,在工作面支架压力、巷道围岩应力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震监测技术手段,掌握顶板破断机制和时空关系,研究矿压规律与顶板活动特征的响应机制,从微震能量的角度对矿压规律进行合理解释。得出如下结论:“双软”煤层条件工作面矿压显现较弱,分段局部来压特征明显,矿压整体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趋势;两巷超前影响范围较大,最远超过200m;工作面顶板超前破坏、两巷超前大能量微震事件频发是导致工作面矿压强度低、两巷超前应力影响范围大、工作面倾向矿压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于健浩于健浩李岩刘鹏李岩
关键词:微震监测
基于ARAMIS M/E监测系统的新河矿微震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采用微震监测系统对新河煤矿530采区煤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研究了地质构造、顶板破裂高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及爆破与微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河煤矿微震事件多集中于断层、褶曲轴部,微震活动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大;在"见方"位置顶板破裂高度达到90m,在褶曲轴部,顶板破裂高度达到110m;工作面推进速度超过4m/d后,微震活动与推进速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爆破作业后微震活动有明显变化,微震监测能够作为一种爆破卸压效果检验的手段。
李岩魏焕伟武海滨王健
关键词:微震地质构造爆破卸压
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24年
从岩层控制理论、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防控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当前工作面顶板灾害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无论是顶板灾害起数还是伤亡人数,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顶板灾害防控依然严峻。在矿压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科研人员相继提出了“砌体梁”、“传递岩梁”、“组合悬臂梁–铰接岩梁”、“切落体”和“分区支撑理论”等力学结构模型,明确了不同岩层赋存条件下顶板灾害致灾机理;在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方面,我国煤矿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单一的近场矿压监测,逐步向工作面近、远场顶板状态联合实时监测、动态感知、协同预警发展,实现矿压监测系统监测近场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煤体应力等,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远场上覆岩层顶板断裂位置和能量大小;在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方面,总结了浅埋深、坚硬顶板、非坚硬顶板不同围岩赋存状态下工作面矿压规律,明确了各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增阻特性;在顶板灾害防治方面,针对不同围岩赋存条件下易发生的顶板灾害类型,形成了相对应的顶板灾害防治技术,针对矿压显现较强烈,容易发生顶板灾害的坚硬顶板矿井,通过顶板深孔爆破、浅孔水力压裂、井下定向区域水力压裂、地面水力压裂等技术,有效地预防了顶板灾害的发生。总体而言,我国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控理论及技术体系仍在不断完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矿井的建设,顶板灾害的智能预警及联动防控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徐刚张震张震范志忠张春会范志忠陆闯卢振龙王传朋黄志增李岩刘前进薛吉胜孙晓东王传朋马镕山
关键词:顶板灾害监测预警矿压特征灾害防治
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矿山工程技术领域,主要在于能够实现对煤岩体从微破裂到全破坏的整体监测,监测范围更广,同时能够对危险事件的发生进行超前预警。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微震检波器采集的待监测区...
王元杰路洋波徐刚陈法兵李岩孙学波
文献传递
一种井上下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上下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及方法,地面增加井上微震监测系统,使得包含监测区域在内的整个井下处于三维立体监测,可以明显的提高井下微震事件在垂直方向的监测精度,能够满足煤矿通过微震监测方法对顶板岩层破断情况的分析...
王元杰徐刚潘俊峰王传朋路洋波陈法兵李岩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