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对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对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男护士通过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对其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干预前后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职业认同感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男护士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能够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感。
- 李瑾蒋维连郭阳
- 关键词:男护士员工援助计划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感
- 护理工作环境对临床护士工作沉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环境对临床护士工作沉浸的影响,为护理管理者从工作环境层面更好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士更好地沉浸到护理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和护士工作沉浸问卷对6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工作环境总均分为(3.04±0.35)分,工作沉浸总均分为(4.04±0.53)分。医院等级、夜班频次、高质量护理服务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护士参与医院事务是临床护士工作沉浸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良好工作环境的创造,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 李瑾蒋维连郭阳
- 关键词:护士工作环境
- 整体护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 2025年
-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教学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按照护理部实习轮转计划中的轮转批次,单数和双数各为一组,均包含15名实习生,其中单数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双数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新模式。比较在不同护理教学模式下两组教学反馈。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与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演练成绩:体格检查、疾病诊断与治疗、医患沟通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培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病史采集、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教学质量评分:案例设计、教学态度、解决问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思维能力:开放性思维、分析能力、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理念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成绩,还能开发实习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因此该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 郭文杰孙巍郎影贾美烁荀靖雯邢春艳李瑾
-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教学质量
- 一种防跌倒助力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跌倒助力器,包括腰部固定套和支腿,腰部固定套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对称设置,第一部和第二部均为劣弧型,第一部的两端设有第一粘扣,第二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粘扣,第一部和第二部可拆卸连接;支腿包...
- 李瑾
- 文献传递
- 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调查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的状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43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谦卑型领导量表、反馈寻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谦卑型领导量表总均分为(3.22 ± 0.38)分,护士反馈寻求行为总均分为(3.51 ± 0.56)分;护士长谦卑型领导与护士反馈寻求行为呈正相关(r=0.679,P<0.05).结论护士长的谦卑型领导可对护士反馈寻求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护士长应重视培养谦卑型领导的领袖特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反馈寻求行为水平.
- 李瑾王献方
- 关键词:护士
- 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骨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理论基础,构建骨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方法 2017 年8 月—2018 年4 月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拟定各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对 15 名专家进行2 轮函询,确定骨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结果形成的骨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 项,二级指标12 项,三级指标59 项。结论专家函询积极性和权威系数均较高、协调程度较好,形成的骨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贴近临床,能够为护士的培养提供依据。
- 张喜维马佳叶蕊刘继红金侠高丽李瑾张庆陶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 医联体内冠心病管理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025年
- 目的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医联体内冠心病管理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优质护理资源在医联体内的下沉,满足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小组会议法制订评价指标初稿,运用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医联体内冠心病管理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层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性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和0.8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4和0.150(P<0.01)。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结论 基于多种方法构建的医联体内冠心病管理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为评价、改善其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李瑾李霞吴永霞刘丽丽孙婷婷杨蕊张丹宫蕾王峥王丽丽靳丕娜
-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资源护理管理DELPHI法
- 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住院儿童病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A)的分布情况特征,为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2021年北京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住院儿童生物样本(血液、尿液、痰液、脓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进行分离培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MRSA进行培养及鉴定,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住院儿童病例的SA和MRSA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1年北京地区3家医院共收集住院儿童病例12790例,检出4034株SA,检出率为31.54%,其中来自血液2005株(49.70%)、尿液892株(22.11%)、痰液772株(19.14%)、脓液165株(4.09%)、肺泡灌洗液155株(3.84%)、脑脊液45株(1.12%)。检出1279株MRSA,检出率为10.00%,占SA的31.71%(1279/4034)。不同年份的住院儿童病例MRS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性别和科室的住院儿童病例MRS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检出的MRSA菌株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住院儿童检出的MRSA菌株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比例逐年增加。3年来社区感染的MRSA分布占比有增高趋势,医院感染的MRSA分布有降低趋势。结论尽管MRSA分布有逐年降低趋势,但MRSA在≤3岁低龄男童病例中有着较大的发生风险,新生儿科室、小婴儿病房等科室是MRSA防治的重点科室,对内和对外的公共卫生宣传仍需持续加强。
- 刘蕊李瑾周丽丽张宇韩莹袁晓宁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儿童
- 2型糖尿病患者个人问题解决能力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个人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4—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262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问题解决量表(PSI)、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Q)、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个人问题解决与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采用多元分层线性回归分析个人问题解决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个人问题解决能力总分为(45.34±17.27)分,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29.32±9.72)分,2型糖尿病患者个人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23,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56,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个人问题解决的反思性思维、情绪控制两个维度是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人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提示可着重从反思性思维、情绪控制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问题解决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
- 李瑾刘秋文王晓静季美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单元设置的管理实践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护理单元设置的管理,为实现综合性医院完成定点收治任务提供条件。方法:根据传染病病房的分区特点及要求,将医院N院区在楼层整体分布上划分为确诊患者病区、疑似患者病区、缓冲区及生活区四个分区,各区域占有独立的楼层,功能划分清晰,并增设医疗、护理、检验以及垃圾转运等人员、物品和空间的管理制度及流程。结果:实现了各区域的使用功能,最终形成了符合传染病隔离病房防护标准的护理单元。结论:医院区的重新划分区域,用加大缓冲区、加强感染控制管理来填补“非标准传染病病房”的建筑形态构造的不足,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的。
- 马佳刘蕊李瑾张喜维
- 关键词:护理单元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