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亚热带
  • 3篇土壤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植被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学
  • 2篇丘陵区
  • 2篇课程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典型流域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现存量
  • 1篇形态学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类型
  • 1篇三峡库区
  • 1篇森林生物
  • 1篇森林生物量

机构

  • 1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13篇欧阳帅
  • 6篇项文化
  • 4篇曾叶霖
  • 3篇方晰
  • 3篇邓湘雯
  • 2篇雷丕锋
  • 2篇肖文发
  • 1篇王卫
  • 1篇吴耀辉
  • 1篇刘聪
  • 1篇赵仲辉
  • 1篇陈亮
  • 1篇张胜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报业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轻工科技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SPA模型的新型城市热景观连通性分析被引量:22
2023年
基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准确识别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斑块和节点方面的研究亟待开展。以新型中小城市株洲云龙示范区为例,以城市热岛网络构建为切入点,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通性模型识别城市发展进程中核心热景观斑块和关键节点,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云龙示范区热岛斑块趋于集中,热岛面积较研究初期有明显增加,从地表温度空间分布上体现为城区与周边农村的温度对比更加鲜明,表明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呈聚集扩散趋势。(2)研究期间热岛核心区占热景观面积比最大,且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边缘、支线、孤岛、桥接、环线以及孔隙形态类型面积占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热岛斑块之间聚集程度不断提高。(3)识别出景观连通度重要性值较高的前20热景观斑块,其中前3斑块的重要性值和面积占比较大,属于极重要与重要两个热岛核心斑块重要性等级,值得重点关注与优化。(4)对重要性值高的热岛核心区域可优先采取降温措施,可以打断节点之间连接减缓整个区域的热岛效应。本研究结果对我国中小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刘婷欧阳帅勾蒙蒙项文化项文化李艳兵
关键词:热岛效应
新形势下农林类大学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策略——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
2022年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林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农、林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中坚力量。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及教学、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为例,探究新形势下农林类大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农林类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有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
欧阳帅方晰陈亮徐传洪
关键词:生态学影响因素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生物量及分配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生物量估算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森林生物量约占全球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对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亚热带森林类型多样,比较各森林生物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可为评估森林碳收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在湘中丘陵区选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针阔混交林、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利用各优势树种的相对生长方程和1hm^2的样地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结果表明:4种森林生物量为72.74-154.03 t/hm^2,各森林之间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杉木林的最低(72.74 t/hm^2),马尾松林的最高(154.03 t/hm^2),石栎-青冈林(134.08 t/hm^2)和南酸枣林(106.89 t/hm^2)的居中。4种森林生物量分配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低。林冠(枝、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决定系数分别为0.753 9-0.989 4和0.939 2-0.993 3。因此,当仅有林分树干生物量数据时,可用生物量转换扩展系数(BEFs)估算林冠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从而估算整个林分的生物量。
张胜项文化欧阳帅曾叶霖刘聪
关键词:马尾松南酸枣石栎亚热带
中亚热带3种次生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被引量:6
2019年
以中亚热带地区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落叶阔叶林(CA)及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CG) 2种调节服务[土壤有机碳(SOC)调节、全氮(TN)调节]及1种支持服务(物种多样性)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A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PM、CG,CA与CG的土壤SOC、TN含量显著高于PM。3种次生林土壤SOC调节与TN调节为协同关系,物种多样性与土壤SOC、TN调节为权衡关系,PM、CA权衡表现为物种多样性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CG权衡无固定的相对受益方。在演替前期,常绿阔叶树种比例、土壤p H分别与土壤TN调节-物种多样性、土壤SOC调节-土壤TN调节的权衡呈负相关,随着演替进行,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及树种组成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产生的影响较小。
吴炜项文化勾蒙蒙徐传洪欧阳帅欧阳帅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物种多样性影响因素
树木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树木在干旱胁迫下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不仅可以改变森林的结构和功能,还可能影响森林管理决策。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体内水分代谢与碳代谢会出现失效现象,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但是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死亡的生理机制以及干旱—复水过程中树木各个器官的生理生态响应还未探明,这一科学问题也是当前世界的前沿问题。树木的干旱致死机制至少有3种假说:水力失效、碳饥饿和生物攻击假说。水力失效假说认为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树木木质部栓塞达到阈值后无法恢复水分传导从而使得树木脱水干燥死亡;碳饥饿假说认为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气孔紧缩甚至关闭,树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但树木为了维持自身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使得树木自身可利用碳耗竭;生物攻击假说认为干旱胁迫影响生物因子的分布及生长速率等,使得树木易受到昆虫和病原体的攻击,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3种假说都已经被证实可以解释一部分树木死亡的现象,但是又不足以解释所有树木在干旱胁迫环境下死亡的现象,特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损耗在死亡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介绍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关系,对水力失效假说中木质部栓塞具体的生理过程进行整体阐述。然后,讨论长期干旱胁迫对树木生长发育、蒸腾作用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探讨干旱致死过程中树木各个器官生理机制,并总结干旱—复水过程中树木的生理生态变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水力失效假说仍然是干旱胁迫下树木死亡的主要假说,而树木体内非结构性有机碳的变化对树木死亡的贡献率未确定。干旱后复水能够使植物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对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都造成影
游韧邓湘雯胡彦婷欧阳帅欧阳帅项文化
关键词:干旱胁迫复水
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被引量:26
2021年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区由于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暴雨频繁导致的水土流失已引起广泛关注。森林植被恢复改变冠层结构、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性质等作用界面,从而影响降雨侵蚀过程,是调控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植被冠层(林冠和林下植被)、地表覆盖物(凋落物和生物结皮)和土壤(根系、微生物和团聚体)作用界面消减降雨侵蚀力和增强土壤抗侵蚀性等研究视角,分析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恢复对水土流失调控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对深入认识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的调控机制,提高南方山地丘陵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欧阳帅项文化项文化曾叶霖胡彦婷曾叶霖方晰邓湘雯
关键词:植被恢复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山地丘陵区
浅析青年教师在生物工程课程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创建“双一流”高校工作的推进,青年教师作为科研生力军,在高校教师的占比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剖析青年教师在以“新工科”为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的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曾叶霖吴耀辉王卫欧阳帅
关键词:生物工程青年教师课程建设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态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被引量:6
2021年
本文针对生态学本科教学现状和不足,提出将科研思维用于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及开展科研实验、科研课题等方式,以改进生态学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章从3个方面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具体建议,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为目标,培养实用型、创新型新农科高层次人才。
欧阳帅曾叶霖陈亮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生态学课程改革
辐射变化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净CO_(2)交换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重要因子。为认识辐射变化对杉木人工林碳交换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和气象梯度观测系统测得的CO_(2)通量和气象因子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用晴空指数(k_(t))表示太阳辐射情况,分析了k_(t)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长季(4—10月)净CO_(2)交换(NEE)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时的太阳总辐射通常上午高于下午,杉木林NEE则上午低于下午,NEE的这种差异在太阳高度角为50°左右时达到峰值;在中等k_(t)(0.42~0.52)时,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最强,不同高度角区间内10年平均最大NEE相对变化范围为11.0%~29.4%,其中最小和最大临界值分别出现在太阳高度角区间35°~40°和45°~50°;有云存在的中等k_(t)时,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吸收和漫射光合有效辐射达到最大,后者可能是前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云存在时的中等辐射条件对杉木人工林的NEE有促进作用,使碳吸收达到最大。
彭丽赵仲辉项文化项文化欧阳帅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结合取样法与浸泡法,对湖南会同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叶和枝)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成熟林(2.72 t/hm^2)>近熟林(2.36 t/hm^2)>中龄林(1.26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成熟林(5.50 t/hm^2)>近熟林(4.49 t/hm^2)>中龄林(2.20 t/hm^2);枝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近熟林(1.20 t/hm^2)>成熟林(1.09 t/hm^2)>中龄林(0.27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241.37%)>近熟林(224.80%)>成熟林(208.17%);枝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成熟林(148.63%)>近熟林(107.37%)>中龄林(81.80%)。叶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中龄林(3.54 g·g^-1·h^-1)>近熟林(3.06 g·g^-1·h^-1)>成熟林(2.79 g·g^-1·h^-1);枝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近熟林(1.92 g·g^-1·h^-1)>成熟林(1.74 g·g^-1·h^-1)>中龄林(1.44 g·g^-1·h^-1)。叶、枝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叶凋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率均明显高于枝凋落物,其在持水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夏璟钰王雯颖蒋林君钟翔刘龙徐传洪欧阳帅
关键词:凋落物现存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