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晴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8篇污染
  • 9篇污染物
  • 8篇微生物
  • 7篇地下水
  • 6篇生物修复
  • 5篇污染场地
  • 4篇地下环境
  • 4篇有机污染
  • 4篇土壤
  • 4篇微生物修复
  • 4篇降解
  • 3篇地下含水层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水层
  • 3篇模拟装置
  • 3篇含水
  • 3篇含水层
  • 3篇出水池
  • 2篇地下水循环
  • 2篇修复系统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科鼎实环境...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康地环保...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24篇王晴
  • 19篇宋昕
  • 8篇魏昌龙
  • 5篇骆永明
  • 4篇滕应
  • 4篇任文杰
  • 4篇涂晨
  • 4篇钱林波
  • 1篇王保战
  • 1篇范利武
  • 1篇俞自涛
  • 1篇周燚

传媒

  • 3篇土壤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热处理耦合强化微生物修复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处理耦合强化微生物修复复合有机污染场地的方法,属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利用热处理耦合强化微生物降解复合有机污染物,热处理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可生物利用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活性,从而促进污染物的微生物...
宋昕张转霞唐志文王晴
文献传递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装置、模拟装置和蓄水装置,所述模拟装置为一个带有上盖的方形槽体,槽体内通过两个不锈钢丝网装置将槽体内空间分隔为入水池、含水层和出水池,所述...
宋昕魏昌龙王晴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饱和非均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
一种模拟地下环境中污染物在饱和非均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三维可视模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装置、模拟装置和蓄水装置,所述模拟装置为一个带有上盖的方形槽体,槽体内通过两个不锈钢丝网装置将槽体内空间分隔为入水池、含水层和出水...
宋昕魏昌龙王晴
文献传递
微生物群落胞外聚合物在三氯乙烯还原脱氯中的特性及作用
2025年
文章从4个受氯代烃污染的场地土壤中分别培养驯化了4组三氯乙烯(TCE)降解菌群,研究了其对TCE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菌群胞外聚合物(EPS)的特性。结果表明,4组降解菌群均可通过还原脱氯作用有效降解TCE,50 d内对TCE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0.2%、87.2%、81.4%和95.3%,且4组菌群的电子转移活性的变化趋势与TCE还原脱氯效果一致。EPS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EPS中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在TCE的生物还原脱氯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光谱表征和电化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4组EPS芳香族蛋白质可能促进了电子传递过程,EPS以氧化态的形式发挥电子转移作用,参与TCE的还原脱氯过程。
魏展鹏罗啸康刘鑫吕芳杰王晴周燚周燚
关键词:三氯乙烯还原脱氯胞外聚合物
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四氯乙烯污染地下水被引量:5
2019年
针对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周期长的问题,通过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以提高修复速率。以某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采用振荡培养法进行PCE高效降解菌群的驯化和筛选,对微生物降解PCE的温度、初始pH和PCE初始浓度3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使用甲醇、乙醇、葡萄糖、酵母浸膏以及乳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研究了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对PCE的降解规律,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种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 FCB45是优势菌种;PCE初始浓度为1 mg·L-1,pH在中性,温度为30℃,共代谢基质为酵母浸膏时,微生物群落的降解效果最好,PCE降解率可高达96.75%,降解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327 d-1;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全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添加共代谢基质的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可以有效缩短微生物修复周期,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诗月王晴杨淼焱宋昕虞磊
关键词:四氯乙烯微生物修复共代谢基质污染地下水
我国有机污染场地现状分析及展望被引量:51
2021年
以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全国277个有机污染场地的行业类别、污染类型以及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布情况,发现主要贡献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行业,贡献率为37.9%;污染类型中以各类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为主;除了不同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复合,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占总场地58.5%。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布中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最多,占54.9%,与欧美有机污染场地中氯代烃类污染场地占比最多不同;其次为总石油烃和苯系物,占比分别为49.5%和36.8%。全国典型地理区域的有机污染特征和污染物超筛选值结果表明,总体上南方有机污染场地数目多于北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场地数目明显多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和中南地区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各区域内污染物种类分布与行业相关性强,如多环芳烃污染多在各地区焦化厂场地中出现,总石油烃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出现在机械制造和金属冶炼行业场地;氯代烃类污染物出现在氯碱生产相关场地;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二噁英等污染出现在电子废弃物拆解集中区。通过对全国有机污染场地的分析和各地区污染特征的讨论,以期为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污染场地的监督与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葛锋张转霞扶恒唐诗月徐坷坷宋昕王晴骆永明
关键词:复合污染
一种基于动态地下水循环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地下水循环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所述原位修复方法将动态地下水循环和原位微生物或化学还原/氧化等技术进行耦合优化,通过原位微生物或化学方法的还原/氧化作用对污染物进行修复、固定、解毒,同时通过动态...
宋昕金鹏王晴陈星
文献传递
一种生物炭耦合微生物的生物PRB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炭耦合微生物的生物PRB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中的应用,属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一种生物炭耦合微生物的生物PRB,以生物炭耦合功能微生物群落作为活性填充介质,并与粒径大小适当的惰性介质混合确保P...
王晴宋昕车继鲁刘鑫
加热气氛对柴油污染土壤低温热处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在N_(2)、CO_(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8%,达到国家相关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柴油污染土壤经过低温热处理后,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产生焦炭膜,使得热处理后的土壤保留较稳定的碳含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受气氛影响较大,N2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而空气和CO_(2)条件下相对减少。柴油污染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经3种气氛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大部分均被去除,仅CO_(2)气氛下残余少量苯系物;柴油污染土壤在热处理后有少量萘、菲等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生成,在250℃温度下可能有产生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风险。综上所述,低温热处理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高效、可行的方法。
李康宋昕丁达任家强魏昌龙唐志文王晴
关键词:柴油污染土壤
一种基于动态地下水循环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地下水循环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方法。所述原位修复方法将动态地下水循环和原位微生物或化学还原/氧化等技术进行耦合优化,通过原位微生物或化学方法的还原/氧化作用对污染物进行修复、固定、解毒,同时通过动态...
宋昕金鹏王晴陈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