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红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野兽
  • 1篇中恶
  • 1篇听者
  • 1篇倾听
  • 1篇倾听者
  • 1篇追寻
  • 1篇自我
  • 1篇呼啸山庄
  • 1篇假面
  • 1篇角色
  • 1篇多重角色
  • 1篇《蝇王》
  • 1篇本我
  • 1篇《呼啸山庄》
  • 1篇参与者
  • 1篇超我

机构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秀红
  • 1篇吕洪灵

传媒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复杂叙事系统里的中心人物——简评纳莉在《呼啸山庄》中的多重角色被引量:1
2009年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其复杂的叙事系统而著称,小说中故事的主要讲述者——纳莉在小说中扮演了多重角色。纳莉既是倾听者又是讲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甚至在个别环节对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此外,她在整个故事中担负着平和感情冲突的作用,使得故事的讲述具有逻辑性和真实性。
王秀红
关键词:倾听者参与者
《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被引量:1
2013年
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的生存之思。本文探究小说中人物在家宅、窗、街道等三类物质空间中对自我的感知,以及他们通过与空间相对应的幻想、凝视、漫步这三种动作而获得的对身份与生存的再认识,从而探讨伍尔夫如何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自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吕洪灵王秀红
关键词:自我
从“野兽”到“假面”——《蝇王》中“恶”的探寻被引量:2
2009年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王秀红
关键词:《蝇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