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婧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流化床
  • 3篇曝气
  • 3篇曝气生物流化...
  • 2篇含酚
  • 2篇含酚废水
  • 2篇废水
  • 2篇苯酚
  • 1篇中苯
  • 1篇生物流化床处...
  • 1篇丝状菌
  • 1篇丝状真菌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微生物固定
  • 1篇微生物固定化
  • 1篇降解
  • 1篇固定化
  • 1篇酚降解
  • 1篇高浓度

机构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篇周岳溪
  • 3篇杨婧晖
  • 3篇宋玉栋
  • 3篇杨健
  • 3篇董婧
  • 1篇马力强
  • 1篇何绪文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处理含酚废水曝气生物流化床中丝状菌种群结构的解析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ABFT)处理含酚废水,随着进水ρ(苯酚)由100mg/L提高到400mg/L,苯酚的去除率稳定在100%左右,且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4个反应池中的第一池.利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进水ρ(苯酚)的提高,填料生物膜微生物逐渐演变为以丝状菌为主.针对SSUrRNA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丝状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分别对细菌和真菌的16SrDNA和18SrDNA进行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主要的苯酚降解菌为克氏地霉(Geotrichum klebahnii),同时存在发硫菌等丝状细菌.聚类及多样性分析表明,苯酚对微生物种群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
董婧宋玉栋周岳溪杨婧晖杨健
关键词:苯酚曝气生物流化床丝状菌
曝气生物流化床中苯酚降解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分离鉴定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ABFT)是一种能高效处理含酚废水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过程中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着大量丝状真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反应器填料表面生物膜种群结构,结果表明,主要丝状真菌种群为克氏地霉。利用苯酚惟一碳源培养基分离出一株具有苯酚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PHE-1,并进行了形态、18S rDNA序列分析和降解效率的研究。根据形态和18S rDNA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克氏地霉。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菌株生长的迟滞期随初始苯酚浓度的提高而延长。在初始浓度为200~400 mg/L范围内,PHE-1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符合底物零级动力学模型。初始苯酚浓度为400 mg/L时,苯酚对菌株生长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董婧宋玉栋周岳溪杨婧晖杨健马力强何绪文
关键词:苯酚丝状真菌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处理自配及实际高浓度炼油含酚废水,在进水ρ(总酚)为200~4900mg/L时,总酚去除率可达99%以上;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曝气生物流化床的第1池,其他反应池可进一步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从而使该工艺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曝气生物流化床第1池在苯酚负荷为4.80~7.84kg/(m3·d)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可达70%以上;曝气生物流化床内生物量以附着生长生物膜为主,丝状菌在生物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自配和实际废水,ABFT均在高苯酚负荷下实现了污染物的稳定去除.
宋玉栋杨健杨婧晖董婧周岳溪
关键词:含酚废水曝气生物流化床微生物固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