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春燕

作品数:6 被引量:118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英语
  • 2篇教学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大学英语课
  • 1篇大学英语课堂
  • 1篇大学英语课堂...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环境
  • 1篇多模态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分析
  • 1篇译学
  • 1篇隐喻
  • 1篇英译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 1篇英语课堂教学
  • 1篇英语听力

机构

  • 6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山东广播电视...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邢春燕
  • 2篇冯德正
  • 1篇高丽萍

传媒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平原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山东广播电视...
  • 1篇现代语言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伯克“同一理论”视角下的央视春晚小品修辞分析
2017年
运用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中的"同一"理论,从同情同一、对立同一以及不确定同一三个方面对春晚小品所运用的修辞方式进行分析,阐释了央视春晚小品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手段,达到与观众"同一"从而实现其修辞目的。研究发现:在伯克三种内容同一中,不确定同一是最有影响力的,对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是获得理想修辞效果的关键。
邢春燕高丽萍
关键词:伯克修辞春晚小品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多元读写理论视角被引量:29
2019年
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使用幻灯片和视频等资源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亟待研究者和教师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元读写教学法为理论框架,选用“外教社杯”某届英语教学大赛综合组特等奖及一等奖两位教师的讲课视频作为个案研究的语料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等奖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多元读写理论的四个核心步骤,能够将知识置于真实情境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与人文价值观,教学效果显著;而特等奖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不足。这让笔者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客观合理的标准评估课堂教学。就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应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价值观及多元读写能力,而不应使其成为华而不实的装潢。
邢春燕冯德正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评估
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被引量:2
2008年
听力理解一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这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长期缺乏理论指导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的影响,探讨了如何用图示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邢春燕
关键词:英语听力理解英语听力教学
空间隐喻与多模态意义建构——以汽车广告为例被引量:86
2011年
Kress & van Leeuwen[1]所建立的图像语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认知理据,其中空间关系的符号学意义更是备受质疑。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视觉空间的意义可视为空间关系与抽象意义之间的隐喻映射。在多模态视觉语篇中,空间隐喻通过方位关系构建社会现实与人际关系,并将语言、图像等各种意义载体组构为连贯的整体。同时,作为一种语篇策略,空间要素的分配与组织体现作者的语篇目的,影响读者的思维与行动。
冯德正邢春燕
关键词:空间隐喻广告批评性分析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主题被引量:1
2008年
主题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van Dijk(1977)的"宏观结构主题观"是语篇主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语篇主题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利用Hoey(1991)的词汇衔接模式从词汇的角度分析研究语篇主题及其之间的关系。
邢春燕
关键词:语篇主题层级性词汇衔接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现状研究
2025年
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示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目前公示语英译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出发,对相关实例进行梳理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忽略了居民身边的语言环境,如公园公示语。公园公示语英译存在拼音直译、拼写错误、用词不当、句式冗长以及大小写错误等问题。针对上述发现,本文对如何解决城市公园公示语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提出建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为我国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role of public sig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Taking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on relevant instanc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co-Translatology. The study finds that previous research has overlooked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round residents, such as public signs in park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ark public signs is plagued by issues such as direct transliteration using pinyin, spelling mistakes, inappropriate word choice, verbose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errors in capitaliz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address the irregular use of public signs in urban parks, aiming to enhance the city’s ima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a.
李文倩邢春燕
关键词:公示语英译生态翻译学城市公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