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引起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消化内科住院行ERCP治疗的1 04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操作、术后消化道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依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淀粉酶、脂肪酶、腹部影像学等指标将患者分为术后发生PEP组和未发生PEP组,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U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P的危险因素。结果PEP组患者53例,未发生PEP组988例,PEP总体发生率5.09%。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8.56(5.43,12.23)×10^9/L比7.12(5.58,9.20)×10^9/L,Z=-2.122]、中性粒细胞比值(0.82±0.11比0.76±0.12,t=-3.612)、术中乳头括约肌切开[60.37%(32/53)比43.72%(432/988),χ^2=5.646]、胆管球囊扩张[50.94%(27/53)比33.00%(326/988),χ^2=7.230]及乳头旁憩室[35.85%(19/53)比52.98%(523/988),χ^2=4.619]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中性粒细胞比值是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8,95%CI:1.019~1.098,P=0.003)。结论术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术中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球囊扩张及乳头旁憩室与PEP发生相关,其中术后中性粒细胞比值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陈文华林军王红玲王剑屏杨晟胡腾腾赵秋
- 关键词:胰腺炎
- 不同时机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 陈文华林军王剑屏胡腾腾
- 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2
- 2018年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其中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重症PEP可危及生命。目前PEP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且缺乏标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近年来PE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文华林军王剑屏杨晟胡腾腾
-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预防措施
- 维生素D3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0,25,50,75,100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加维生素D3干预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48h后,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μmol/L组细胞Smo/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579±0.120,0.409±0.090,0.289±0.075,0.182±0.034,0.068±0.019,随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75,100μmol/L)明显抑制了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维生素D3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迁移,以最大浓度组(10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强,25,50,75,100μmol/L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24h后,其迁移抑制率分别为(15.45±1.35)%、(37.26±2.11)%、(69.96±2.71)%、(84.55±2.83)%,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阻滞Hedgehog信号通路的Smo蛋白有关。
- 杨晟何芳张海平商建陈文华胡腾腾王剑屏林军
- 关键词:胰腺癌维生素DHEDGEHOG信号通路细胞迁移
- 1,25-(OH)_2VitD_3对人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MMP-2、9、1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VitD_3]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1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不同浓度(0、25、50、75、100μmol/L)的1,25-(OH)_2VitD_3作用于PANC-1细胞,干预24 h时分别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迁移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干预48 h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MP-2、9、14蛋白。结果 0、25、50、75、100μmol/L的1,25-(OH)_2VitD_3干预PANC-1细胞24 h时,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6.20±0.84)、(30.80±2.28)、(18.80±1.64)、(13.20±2.39)、(5.20±1.30)个/HP,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6.03±1.25)、(55.82±1.65)、(41.43±1.51)、(19.86±1.45)、(10.23±1.95)个/HP;随着1,25-(OH)_2VitD_3浓度增加侵袭及迁移细胞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25-(OH)_2VitD_3干预PANC-1细胞48 h后,随着1,25-(OH)_2VitD_3浓度增加PANC-1细胞MMP-2、9、14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OH)_2VitD_3可通过下调MMP-2、9、14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 杨晟刘声财陈文华胡腾腾林军
-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侵袭细胞迁移1,25-二羟基维生素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