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军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隧道
  • 2篇压力拱
  • 2篇应力
  • 1篇岩体
  • 1篇应力分布
  • 1篇应力研究
  • 1篇软硬互层
  • 1篇松动圈
  • 1篇隧道开挖
  • 1篇偏压
  • 1篇偏压隧道
  • 1篇破坏过程
  • 1篇浅埋
  • 1篇围岩
  • 1篇围岩应力
  • 1篇连拱
  • 1篇连拱隧道
  • 1篇模型试验
  • 1篇开挖
  • 1篇滑移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山西省交通科...
  • 1篇中建隧道建设...

作者

  • 3篇刘新荣
  • 3篇陈红军
  • 1篇宿钟鸣
  • 1篇陈红军
  • 1篇黄伦海
  • 1篇王成
  • 1篇刘俊
  • 1篇刘坤
  • 1篇杜立兵

传媒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倾斜软硬互层隧道破坏过程的围岩应力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文章结合重庆南涪高速公路鸭江隧道工程,进行了倾斜软硬互层隧道破坏过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的破坏从左侧边墙周围的软弱岩层开始。根据破坏特征可以将隧道破坏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且隧道围岩的破坏会导致围岩应力的卸荷效应。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隧道破坏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围岩的最大主应力极值始终位于隧道左侧拱腰处,与隧道最先破坏的位置不一致。从拱顶路径的应力分布分析,围岩的第三主应力为最大主应力。由于软硬岩层的岩性不同,围岩应力沿应力路径表现出震荡式变化。在隧道破坏的第一阶段,压力拱范围约为隧道开挖跨度的1.35倍。研究结果对类似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红军刘新荣王成宿钟鸣
关键词:隧道破坏过程围岩应力压力拱
黄土连拱隧道开挖的模型试验与压力拱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针对黄土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研究黄土连拱隧道动态开挖全过程中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应力及压力拱分布规律.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模拟黄土连拱隧道中的导洞开挖,利用相关监测元件对隧道轮廓位移、围岩的径向及环向应力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开挖过程的位移及压力拱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黄土连拱隧道不同导洞的开挖,各监测点位移时程曲线总体形状呈台阶形增长,且各台阶的增长对应各导洞初期开挖的位移突变;黄土连拱隧道的压力拱范围比同等级围岩的连拱隧道更大,先行导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大约为1 D(D为隧道洞高),单洞开挖完时,其拱顶压力拱范围大约1.5 D;从第一先行导洞开挖到双洞完成,中隔墙上部围岩压力拱范围经历了0.5 D→1 D→0.5 D→1 D的变化,形成了多次应力重分布,对此范围的围岩应及时注浆或打入锚杆,加强支护.
刘新荣刘俊黄伦海黄伦海陈红军陈红军
关键词:黄土连拱隧道压力拱松动圈应力分布
浅埋层状岩体偏压隧道滑移破坏机理及判定方法被引量:22
2021年
渝涪高速公路鸭江隧道是典型的层状岩体隧道,其出入口段更是兼具了浅埋、地形和地质偏压等多重特点。基于鸭江隧道出口段的围岩参数,利用UDEC软件对不同岩层倾角条件下的浅埋层状岩体偏压隧道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发现,当岩层倾角较小时易沿结构面垂直方向发生弯折破坏,当岩层倾角较大时易沿结构面发生滑移破坏。通过对隧道拱顶上方被挖断岩层建立受力模型,得出了拱顶上部岩层下滑力计算公式,并确定了下滑力大于零时会发生滑移破坏的判定准则。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隧道开挖范围内岩层厚度这3个因素的值越大,越易发生滑移破坏;结构面内摩擦角、岩层埋深这两个因素的值越小,越容易发生滑移破坏。研究成果对浅埋层状岩体隧道的设计、施工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陈红军刘新荣陈红军刘新荣
关键词:层状岩体偏压隧道滑移破坏
共1页<1>
聚类工具0